搜索
发表于 2017-11-1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天上湖坦娜 于 2017-11-13 13:28 编辑

之前说了很多鸡娃的方法论,今天用如何检测所有方法论最终的输出效果来结束这个系列。题目中所指的善观察的眼和常琢磨的心都是指家长,只有能敏锐地观察到娃的状态、问题、改变,再经常琢磨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家长们才能知道自己鸡娃的方法是不是对了,娃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掌握了,思维提高了,进步了。

娃的思维能力如何,最终是靠输出的内容和形式来体现的。学龄前输出量很大的娃未必是真正思维有优势的娃,只用量化的方式衡量输出结果并不是明智的检测他们真正水平的方式。思维能力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娃的任何一个输出性行为都可以用于分析思维能力和水平。家长需要多留意观察,善于形成分析细节的习惯,对娃的每个举动都作思维方面的解读,以便更了解娃的能力水平,一方面不妄自菲薄自家娃,另一方面后续做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反过来说,假如家长平时没有养成观察和分析的习惯,娃的很多需要纠正的行为和值得称赞的行为可能都会被遗漏,不能做到及时引导,而这样很可能会耽误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家长养成分析的习惯,主要指的是从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考察娃展现出来的行为(语言、动作、绘画等)的各要素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当看到的不是娃的具体行为,而是他们的逻辑和思维能力本身的时候,家长们就具备了直观思维本身的能力,从而能够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自然知道如何给娃进行下一步训练。反之,如果只是就行为而论行为,看不到当中的思维连接关系的话,提升能力就还是一句非常虚无、难以落地和执行的空话。

对于娃的一些输出性行为,家长要擅长做好分析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常常思索自己分析的过程,以便在下一个值得分析的现象出现时能够随时有效捕捉。分析的角度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几种:
1. 因果的角度(语言思维):
是否有意识的使用逻辑连词帮助内容展开(一级能力),语言展开的形式是否正确(二级能力),内容上是否因果相关、正确(三级能力)
2. 推理的角度(语言思维):
在作出判断时是否想到用观察到的现象、细节证据支撑判断(四级能力),是否能想到导致同一结果的原因不唯一(五级能力),在推理的过程中是否会使用排除法(五级能力)
3. 观察和模仿的角度(绘画):
是否有意识的将物品摆放成某个形状(一级能力),在涂鸦时是否有意识用形状、线条来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二级能力),画画时是否有意识的开始表现多个事物(三级能力),是否会使用不同方位、大小来表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背景,有人物,有不同颜色来表现时间和场景(四级能力)。
4. 把握规律的角度(数理思维):
是否不断重复某个操作(二级能力),是否能够有意识地将不同的东西分类(三级能力),是否能够根据某个反复发生的现象,推理出接下来的结论(四级能力),是否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数量,及基础数量关系(四级能力)

下面用一个栗子(语言方面)来具体示范一下分析的过程。
例1:
娃(指着一片有洞的树叶):毛毛虫把树叶咬坏了!  -- 结论
我:你从哪看出来是毛毛虫咬的?
娃:树叶上有洞!  -- 观察仔细
我:除了毛毛虫,还有谁会咬树叶?
娃:长颈鹿! -- 一果多因对应
我:那你怎么判断这片树叶不是长颈鹿吃的,而是毛毛虫吃的?
娃:因为长颈鹿大,毛毛虫小;长颈鹿咬的洞大,毛毛虫咬的洞小。这片树叶的洞很小,所以是毛毛虫咬的,我确定!  -- 懂得大小对应的规律,以及会使用规律推理新结论

例2:
娃(指着一条带红色花纹的围巾):这是爷爷的围巾。
我:你从哪里看出是爷爷的围巾?
娃:围巾是红色的。
我:爷爷是男生还是女生?-- 性别和颜色对应(常规价值观,不喜勿喷)
娃:男生。
我:男生平时会经常穿红色的衣服吗?-- 概率
娃:不会,女生才穿红色衣服。
我:所以这条红围巾会是爷爷的吗?-- 推理
娃:不会。
我:那家里谁是女生呢?
娃:奶奶,妈妈。
我:那你觉得这条围巾是谁的呢?-- 概率
娃:妈妈的。
我:妈妈平时都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概率
娃:黑色,白色(一些素色)
我:那你觉得妈妈会喜欢什么颜色?妈妈会喜欢红色吗?-- 概率
娃:不喜欢。
我:那这条红色的围巾是妈妈的吗?-- 推理
娃:不是。
我:那围巾最可能是谁的呢?-- 概率
娃:奶奶的。
我:为什么是奶奶的?
娃:奶奶有很多红衣服,所以围巾是奶奶的。-- 规律习得,根据概率推理

上述示范的过程既是分析的过程,又是引导的过程。把娃的行为掰开揉碎分析,比好过直接告诉结论要有意义的多。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也能及时了解娃的能力是在什么水平上,有哪些概念不理解,有哪些规律已经掌握了,是否有意识的模仿家长引导和示范的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并习得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以后再遇到类似场景时是否能熟练运用。

要求娃的技能爆表,家长的能力要先跟上。为了娃的软实力,咱们家长要先武装自己,艰苦训练,早日陪娃一起脱胎换骨。

评分

参与人数 11金钱 +303 收起 理由
MyArya + 16 赞一个!
roma40 + 32 给力
安小泥 + 16
javen + 1 原创精品!
Snowpie1314 + 16 前排留名
ningyuanshuwu + 4 原创精品!
yuiyui + 8
zadu430 + 8 很给力!
圆圆圈圈 + 20 很给力!
admin + 150 原创精品!
yxs201405 + 3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7-11-13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这个帖子我还是第一个回的,可见所谓的升学激烈都是假象。分子永远就是那么点人。分母再多也抢不到分子的生意
发表于 2017-11-13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篇是相对来说可操作性最强的。有理论有应用实例。
发表于 2017-11-13 16: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一系列贴子都太学术。这个算最接地气的了,但仍然是“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一下:如果小朋友不这样回答,怎么办呢?
发表于 2017-11-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前排,我每次都太心急把结果告诉他
发表于 2017-11-13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因为大家都忙着收快递去le
发表于 2017-11-13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太厉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7-11-13 15:40
这个帖子我还是第一个回的,可见所谓的升学激烈都是假象。分子永远就是那么点人。分母再多也抢不到分子的生 ...

老大果然分多钱多
分子分母不去细论了,总之目前在幼升小阶段我们暂时没有任何焦虑,每天快快乐乐玩儿着学学着玩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圆圆圈圈 发表于 2017-11-13 16:07
这篇是相对来说可操作性最强的。有理论有应用实例。

也许换个场景就呵呵哒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11-13 16:34
这一系列贴子都太学术。这个算最接地气的了,但仍然是“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一下:如果小朋友 ...

咦,随机应变。
如果人人家的孩子都一个样,那都是批量生产的机器人
任何例子都是个案,抛砖引玉,不能以偏概全。任何方法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归纳所有情况,毕竟我们无法穷举所有情况。然而一旦学会了思辨,质疑,习惯了论证本身,也就直观到了思维,目光再也不会被具体的案例所迷惑和左右。
从这个例子里,假如家长看到的是“应该尝试引导分析过程而不是直接告知结论”的话才是真正学到位,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根据自己娃的情况去设计一些应对和引导的手段。这个能力是需要训练的,需要挑战自己的,需要让自己不舒服的,需要坚持的,也是让人终身获益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springhappy + 1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1-1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7-11-13 20:59 编辑
天上湖坦娜 发表于 2017-11-13 19:51
咦,随机应变。
如果人人家的孩子都一个样,那都是批量生产的机器人
任何例子都是个案,抛砖引玉,不能 ...


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自己娃的情况去设计一些应对和引导的手段。”

我也同意“这个能力是需要训练的,需要挑战自己的,需要让自己不舒服的,需要坚持的,也是让人终身获益的。”,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家长不知道怎么做,那就算家长看到的是“应该尝试引导分析过程而不是直接告知结论”,那也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最后,也不过是感叹这是别人家的娃。。。


发表于 2017-11-1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赞,只是娃现在还没达到这个理解和思维水平,的确需要父母好好
学习^_^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11-13 20:58
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自己娃的情况去设计一些应对和引导的手段。”

我也同意“这个能力是需要训练的 ...

试错,实践,总结,试错,实践,总结
发表于 2017-11-1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天上湖坦娜 发表于 2017-11-13 21:21
试错,实践,总结,试错,实践,总结

还是这种 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学术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11-13 21:28
还是这种 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学术理论。。。

现在这个层面只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我又不认识您,也不了解您家孩子,请问该如何更落到具体层面,如何穷尽一切可能性,写出您所谓的那些和我家娃不一样的“如何”?
方法论都是框架,所有内容都要靠自己去填的,这就是为什么各种方法论看上去都感觉是假大空,举了具体例子又觉得用不到自己身上的原因。
不知道“如何”就是向自己提问的开始,挑战思维的开始。既然答案是实践和试错,那就随便跟娃提各种问题,然后看娃什么反应,看反应是否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的纠正,长期坚持,总结。如果提的问题娃没有反应,那思考一下是不是提的问题本身有问题,是难度问题,还是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各种分析的方面自己尝试穷举,穷举这件事需要每位家长自己解决,没有人能代替。
发表于 2017-11-13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一看到帖子就打开了,然后就收快递去了,才回来
居然才寥寥几层,老大一针见血啊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糊涂爸爸 发表于 2017-11-13 23:03
一看到帖子就打开了,然后就收快递去了,才回来
居然才寥寥几层,老大一针见血啊

最近快递收的家里跟进货一样
发表于 2017-11-1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怒赞花生妈!这系列文应该反复阅读,反复实践,反复修正!
发表于 2017-11-1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很有启发。。回去拿娃操练一下,哈哈
发表于 2017-11-1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你的这个系列我都没落下,哈哈

讲真,和我看的心理学史导论,普通心理学之类书籍的文风一个调调,看的我好习惯

家长是要琢磨方法的,所以首先需要一个有系统性理论,兼实验性特征的家长。
发表于 2017-11-14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果在家里已经下意识开始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小小赞一下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ningyuanshuwu 发表于 2017-11-14 13:32
你的这个系列我都没落下,哈哈

讲真,和我看的心理学史导论,普通心理学之类书籍的文风一个调调,看的我 ...

话说我从来不看那类书,确切的说平时连书都很少看,是不是说明凡是真理都具有惊人的相似度呢
发表于 2017-11-1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是值得耐着性子,拿出看专业书籍的精气神,一遍一遍的看,反复琢磨,自己彻底看懂了,想明白了,再结合自己的娃,结合自己的日常,转换成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去实践。。。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天上湖坦娜 发表于 2017-11-14 15:54
话说我从来不看那类书,确切的说平时连书都很少看,是不是说明凡是真理都具有惊人的相似度呢

书都很少看,能写出这么多篇大论,佩服佩服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糊涂爸爸 发表于 2017-11-14 19:03
书都很少看,能写出这么多篇大论,佩服佩服

不看书不是好习惯,所以现在在猛鸡娃养成看书的习惯,不能让娃重蹈覆辙
发表于 2017-11-2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真是用心的妈妈  学习并努力实践
发表于 2017-11-23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追到这篇,看到第一段,就深表认同!!!加油!
发表于 2017-11-2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的很好
发表于 2018-2-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们家基本就是这个聊天模式,原来还有噶西多小弯绕绕。我拖了娃后退
发表于 2018-2-8 06:4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育儿要先育己,先把自己提升,逻辑能力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4-27 18:44 , Processed in 0.075867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