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483|回复: 40

[小学数学] 中国科学报:该死的奥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7月18日
“我交给你钱,求你来折磨我的孩子”

  明明正在北京上六年级。他妈妈起初是抵触奥数的,甚至抱有侥幸心理——不是所有好学校都一定要看奥数成绩吧?而且,明明妈妈认为,会玩的孩子更聪明,过多的学业负担,会把孩子的创造力和灵性埋没了。

  然而,奥数的威力让明明妈妈的主张不堪一击。面对各方面传递来的奥数成绩不好可能会影响孩子前途的信息,明明妈妈最后不得不把孩子送进奥数班。

  家在郑州的赵女士的儿子也参加了奥数班,主要的原因是每次家长会的经历都让她久久不能释怀。尽管学校明确表态,根据学生兴趣参加奥数班。但班主任总喜欢在家长会上,当场表扬在奥数比赛中获奖的学生。

  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稀缺的优秀教学资源成为家长眼中的香饽饽。于是,小升初考试被人为地设置障碍,拔高难度。而这个过程中,奥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有家长对记者说,在郑州的择校考试中,奥数分值差不多占到考试总分的一半。并且,考题从不公开。更蹊跷的是,培训班的老师总是知道考题。

  在青岛市某教育论坛上,一位网名“曾经很美”的家长对于让不让孩子学奥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现在小升初形势那么严峻,想让孩子学习奥数。唉,但孩子挺喜欢打羽毛球的,不想剥夺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怎样能让孩子既学习好,又兼顾打球呢?纠结中……”

  对这些家长而言,奥数就是“我交给你钱,求你来折磨我的孩子”。

  都是高考惹的祸

  2011年,广东省叫停奥数。广州市的小升初及初中升高中考试已取消了奥数加分。

  但目前,少数学校升学考试、联考甚至普通测验中出现奥数题的不规范办学行为仍时有发生。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坦诚相告,奥数“余孽”的彻底清除需要时间,毕竟它影响了中国教育多年。

  亮亮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偶像姐姐在学校成绩拔尖,从来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奥数培训班。然而,在参加郑州某中学的择校考试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姐姐成绩很好,要是没奥数,她肯定能考上的。”亮亮说的时候,撅着小嘴。

  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说:“择校考试时,奥数是学了不一定行,但是不学肯定不行。”

  僧多粥少,郑州数量不多的几所好初中成为家长和孩子呕心沥血争夺的对象。

  郑州某小学肖校长告诉记者,想考上好初中,学习奥数已经成了一种规则。她的女儿原来也不参加奥数培训班,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去校外花钱学奥数。

  肖校长还告诉记者,小学学完奥数还不算,到了中学还得学。

  记者了解到,河南取消了奥数的保送制度,改为高考加10分,但获得奥数的一等奖并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仍具保送资格。

郑州师范学院数学系书记邵君舟说,上述政策对很多学生和家长有相当的诱惑力。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加10分或者保送都可能是改变孩子命运的一次机会,为了孩子的将来,逼迫孩子学习奥数还是值得的。

  郑州某小学李书记给记者讲了当下学校的无奈。他说,学校采用人为增加难度的方式考试,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升学率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指挥棒;同时,它还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青岛市的李老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奥数学习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数学学习能力,喜欢数学且学习较好的可以通过辅导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有困难的还是应该以基础性学习为主。盲目报班,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这是当下小学和初高中进行素质教育唯一的标准。采访中,老师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词,他们最大的希望也在于此。

  然而,高考指挥棒的存在,让他们的希望落空了。

  “用处少,害处多”

  一位参与奥数培训的老师表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设计,奥数在3%的感兴趣学生中,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但对大多数不感兴趣的孩子来说,不仅没用,反而有害。

  郑州某高校从事数学研究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冒出奥数比赛成绩相当突出的学生,但这些孩子中,没走出一位数学大师,这值得深思。

  现在北京某重点高校学习的小钱,专业是计算机,曾经参加过奥数培训班,当时的成绩也不错。以前,他一直认为培训过的奥数会在大学很有用处。直到他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一点都用不上。

  郑州某高校数学系书记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他发现,有个学生整天死读书,成绩还是不好。经过了解发现,这名学生曾多次参加过奥数方面的培训班。现在,这个孩子还把自己和其他学生隔离起来,不与同学交往。

  马女士也告诉记者,亮亮的同学中,也出现了几个木讷、没礼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的孤僻孩子,这些孩子均不同程度地参加过奥数培训班。

  “说实话,我也害怕亮亮将来会这样。”马女士为此忧心忡忡。

  退一步说,奥数对小升初到底有没有用,能保证孩子上好的中学吗?

  某培训机构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保证不了,只能看孩子的具体情况。除奥数成绩外,语数外成绩也得好,才能被好中学看上。

  广东省叫停奥数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2014年取消高考奥数加分,除少数家长感觉失落外,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表示支持。甚至有家长欣喜地表示,“奥数疯”终于可以结束了。

  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五年级教师林美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奥数只适合部分孩子,如果那些孩子对数学很感兴趣,可以学奥数,但不赞成普及。林美娟的孩子也学过,只是没有坚持,“孩子不愿意,我就不勉强了”。

  然而,作为奥林匹克竞赛、各级科技创新竞赛的获奖大户,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坦言,加分项目“瘦身”,对少部分学生而言不是个好消息。他表示,该校的奥赛班还会继续办,因为这是一个人才培养试验班。但他也承认,奥数的开办不具备普遍意义。

  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奥数仍是“成功的阶梯”。“全省60多万人高考,一分就差几万人。不让孩子学奥数肯定是吃亏的。”广州谢女士的女儿正在上初三,她表示会让孩子继续上课外奥赛班。

发表于 2012-7-2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木讷、没礼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这和奥数有什么必然联系。“不仅没用,反而有害”这又是何从谈起。说奥数在以后用不上,用不上的多了,文言文用不上,高中语文大部分课都可以不上了。这是什么狗屁“中国科学报”,想要吸引眼球也要有点逻辑,我看象是“中国伪科学报”!

点评

医院里滥用抗生素已经是事实,如同家长们轻信奥数。说无用,却有用。说有用,不可多用。  发表于 2012-7-23 12:46
发表于 2012-7-2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第一个例子,6年级读奥数还来得及?她应该继续坚持他的观点,让孩子继续玩啊
发表于 2012-7-20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采访对象都设置为孩子本身就不喜欢,但是家长要逼他去上的那种.
对多数学生来说,奥数是顺气自然的东西,正常学习保证的前提下适当弄点没有坏处.
发表于 2012-7-2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eidolon 发表于 2012-7-20 14:11
"木讷、没礼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这和奥数有什么必然联系。“不仅没用,反而有害”这又是何从谈起。说奥 ...

我看你才是中国伪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admin -10 就是论事,不要太情绪化,这个文章的原作者.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帖子转帖过来有点不合时宜。这两天新浪网上都在讨论这篇文章,我想这与我们都切身相关,就转帖过来一起讨论,但这并不代表我自己的观点。观点不同其实并不是坏事,有争论、有焦点,才会进步,才会活跃论坛。只是大家不要伤了和气,不然请千帆把它删了吧。
发表于 2012-7-2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uyj0401 发表于 2012-7-20 15:59
我看你才是中国伪人!

有理说理,不然阁下就和写这文章的智商是差不多了。

通观此文,证据无力,逻辑混乱。奥数到底有没有用这个论点到底是非如何,我没有倾向,但是如此无脑的文章,说他“伪科学”绝对当之无愧。
发表于 2012-7-20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susanli1979 于 2012-7-20 17:13 编辑

无论在教育资源竞争多么激烈的地方,总也会有一些教育背景良好,淡定自若的家长坚持不让自己的孩子深究奥数,但他们一定会在意孩子学习习惯,综合素质,谈吐气质,待人接物,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孩子也许进不了顶尖的初中,这些家长也不太愿意以比较的心理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他们在意的是将孩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和发挥。
过分随波逐流的人往往为现实所迷失,过分随波逐流的家长也很难成为成功的教育者。
发表于 2012-7-20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纵观这篇文章,记者举的孩子的例子我就不说什么了,孩子和家长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能统一标准。
单单说最后一段的“用处少,害处多”吧:
首先:
一位参与奥数培训的老师表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设计,奥数在3%的感兴趣学生中,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但对大多数不感兴趣的孩子来说,不仅没用,反而有害。

没有用处只有害处的比赛为什么国际上也很流行?美国、日本、新加坡这些发达国家不是都有举行的吗?难道都是为了残害孩子?接下来记者要说害处了,我看了真是{:soso_e119:} 啊。

  郑州某高校从事数学研究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冒出奥数比赛成绩相当突出的学生,但这些孩子中,没走出一位数学大师,这值得深思。

喂,出不了大师就应该问问咱们的高校的教学体制啊,就应该问问这些高校的老师啊,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在外国任何学校都承认是相当的好的,这个大家有共识的。可是有着优质基础的孩子进了大学反而在世界上落后了,这是你们高校老师的问题啊!关奥数什么事。

  现在北京某重点高校学习的小钱,专业是计算机,曾经参加过奥数培训班,当时的成绩也不错。以前,他一直认为培训过的奥数会在大学很有用处。直到他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一点都用不上。. z- Q, S/ G: ~4 F2 o4 w; W  d4 j

一点用不上,这个例子讲得好含糊,他何时学的,学了如何,学了什么,一概没有,无法说明问题啊。

  郑州某高校数学系书记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他发现,有个学生整天死读书,成绩还是不好。经过了解发现,这名学生曾多次参加过奥数方面的培训班。现在,这个孩子还把自己和其他学生隔离起来,不与同学交往。" U2 I' }- L* P% ]+ \+ H0 J

读奥数的孩子多了去了,是不是都这样啊?极个别的个体行为怎么又是奥数的错呢?如果说读过奥数以后有多少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然后举出一堆具体数据这样才让人信服。

  马女士也告诉记者,亮亮的同学中,也出现了几个木讷、没礼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的孤僻孩子,这些孩子均不同程度地参加过奥数培训班。
同上啊,没有科学依据的,说说而已。

  “说实话,我也害怕亮亮将来会这样。”马女士为此忧心忡忡。" S" t5 ^- }5 @' y( p
2 H) M8 O0 f+ l/ r# p  a% F: T
  退一步说,奥数对小升初到底有没有用,能保证孩子上好的中学吗?
. w( l5 B  u- w- ]$ m& I# _6 A# r
  某培训机构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保证不了,只能看孩子的具体情况。除奥数成绩外,语数外成绩也得好,才能被好中学看上。

这个大家对于升学都有概念,不评论了。

  广东省叫停奥数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2014年取消高考奥数加分,除少数家长感觉失落外,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表示支持。甚至有家长欣喜地表示,“奥数疯”终于可以结束了。
8 i0 B8 S. T% T$ Y  E, H+ j& V
  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五年级教师林美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奥数只适合部分孩子,如果那些孩子对数学很感兴趣,可以学奥数,但不赞成普及。林美娟的孩子也学过,只是没有坚持,“孩子不愿意,我就不勉强了”。6 @  k8 \. T& @  h
3 r# i6 Y: h+ t) g3 x$ W' g
  然而,作为奥林匹克竞赛、各级科技创新竞赛的获奖大户,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坦言,加分项目“瘦身”,对少部分学生而言不是个好消息。他表示,该校的奥赛班还会继续办,因为这是一个人才培养试验班。但他也承认,奥数的开办不具备普遍意义。3 j6 _5 h3 ]! L0 q( G. l4 d1 c
9 J. R5 \, r& h. M- A
  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奥数仍是“成功的阶梯”。“全省60多万人高考,一分就差几万人。不让孩子学奥数肯定是吃亏的。”广州谢女士的女儿正在上初三,她表示会让孩子继续上课外奥赛班。
最后几段重点评论广州奥数,是不是广州教委花钱请记者出的软文以表功啊?我暗搓搓的瞎想想。

点评

分析的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12-7-25 11:01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 收起 理由
xfufu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7-20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篇文章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正篇看起来很单调,纯粹为了达到标题的目的(该死的奥数)而写的,缺乏诚恳缺乏用心。
发表于 2012-7-2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觉得 这篇 稿子只是哗众取宠的一篇凑数稿子

逻辑推理不严谨,论据不充分。出发点是好的,但是 太过表面和浅显,实在没有说服力,倒像是市井小民们的聊天唠嗑…………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东妈 + 2 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中国科学报上还有一篇该死的奥数,是否要转帖上来?
发表于 2012-7-2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生逢当下的中国,当下的上海,对孩子有期望、肯下工夫、能花点小钱的,主流上都肯让孩子奥的,也许是不得不奥。但是作为明事理的家长,明知道把奥数这种知识或者说能力强加给孩子会造成一定负担,也应该尽量提升奥数的正面结果,例如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顺序之类的。

敢不奥的,至少目前在小升初这关,如果想上好点的学校,如果没条子,撞墙是大概率事件。

就算是无奈,也要心态好点吧。
发表于 2012-7-2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同意楼上的,这是取消小升初统考后造成的问题,都知道将来没多大用处,但为了进好初中不得不奥。
发表于 2012-7-2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tako 于 2012-7-20 22:32 编辑

奥数本身只是一件中性的事情,只适合极少数有天赋的孩子,普通孩子用来练练脑子也无妨,但关键要以孩子为中心,家长不要一意孤行。就像一把剑,本身无所谓好坏,一般孩子练练健身就行了,家长非要让孩子以后当个剑客,说不定孩子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弄伤了。

说的再赤裸裸一点,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才上奥数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真正的目的是被当前的形式所逼,为了小升初不得以而为之。
发表于 2012-7-2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eidolon 发表于 2012-7-20 16:48
有理说理,不然阁下就和写这文章的智商是差不多了。

通观此文,证据无力,逻辑混乱。奥数到底有没有用 ...

我丝毫不觉得这是伪科学的文章,你说此文证据无力,逻辑混乱,我觉得此文证据有力,逻辑清晰,“木讷、没礼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这和奥数当然有必然联系,难道你竟然看不出?。“不仅没用,反而有害”这已是社会有识之士共识。“奥数在以后用不上,用不上的多了,文言文用不上,高中语文大部分课都可以不上了”,难道不是吗?奥数有什么用?!除了加分毫无任何作用!
发表于 2012-7-2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uyj0401 发表于 2012-7-20 22:27
我丝毫不觉得这是伪科学的文章,你说此文证据无力,逻辑混乱,我觉得此文证据有力,逻辑清晰,“木讷、没 ...

阁下可以以和这片文章的作者的观点和智商相同为荣,我无异议
发表于 2012-7-21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uyj0401 发表于 2012-7-20 22:27
我丝毫不觉得这是伪科学的文章,你说此文证据无力,逻辑混乱,我觉得此文证据有力,逻辑清晰,“木讷、没 ...

是生活在上海吗?。。。。。。。。。
发表于 2012-7-21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交给你钱,求你来折磨我的孩子”

  明明正在北京上六年级。他妈妈起初是抵触游泳的,甚至抱有侥幸心理——不是所有好学校都一定要看游泳成绩吧?而且,明明妈妈认为,会学习的孩子更健康,过多的游泳训练,会把孩子的学习时间占用,学习才能埋没了。

  然而,游泳的威力让明明妈妈的主张不堪一击。面对各方面传递来的游泳成绩不好可能会影响孩子前途的信息,明明妈妈最后不得不把孩子送进游泳班。

      家在郑州的赵女士的儿子也参加了游泳班,主要的原因是每次家长会的经历都让她久久不能释怀。尽管学校明确表态,根据学生兴趣参加游泳班。但班主任总喜欢在家长会上,当场表扬在游泳比赛中获奖的学生。
   
   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稀缺的优秀教学资源成为家长眼中的香饽饽。于是,小升初考试被人为地设置障碍,拔高难度。而这个过程中,游泳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有家长对记者说,在郑州的择校考试中,不会游泳甚至体育成绩都没有,而没有体育成绩根本连中考资格都没有。并且,还必须自由泳,蛙泳都不行。更蹊跷的是,培训班的老师在场,狗刨也可以过关。
  在青岛市某教育论坛上,一位网名“曾经很美”的家长对于让不让孩子学游泳表达了自己的顾虑:“现在小升初形势那么严峻,想让孩子学习游泳。唉,但孩子挺喜欢奥数的,不想剥夺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怎样能让孩子既游泳好,又兼顾奥数呢?纠结中

  对这些家长而言,游泳就是“我交给你钱,求你来折磨我的孩子”。

  都是高考惹的祸
  
  2011年,广东省叫停游泳。广州市的小升初及初中升高中考试已取消了游泳加分。

  但目前,少数学校升学考试、联考甚至国家,地方体锻标准中出现游泳标准。因此很多不规范办学行为时有发生。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坦诚相告,游泳“余孽”的彻底清除需要时间,毕竟它影响了中国教育多年。
  亮亮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偶像姐姐在学校体育成绩拔尖,从来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游泳培训班。然而,在参加郑州某中学的择校考试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姐姐体育成绩很好,要是没游泳考试,她肯定能考上体校的。”亮亮说的时候,撅着小嘴。
   
    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说:“择校考试时,游泳是学了不一定行,但是不学肯定不行。”
  僧多粥少,郑州数量不多的几所好初中成为家长和孩子呕心沥血争夺的对象。

     郑州某小学肖校长告诉记者,想考上好初中,学习游泳已经成了一种规则。她的女儿原来也不参加游泳培训班,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去校外花钱学游泳。
    肖校长还告诉记者,小学学完游泳还不算,到了中学还得学。
     记者了解到,河南取消了游泳的保送制度,改为高考加10分,但获得游泳的省前三名并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仍具保送资格。

       郑州体育学院游泳系书记邵君舟说,上述政策对很多学生和家长有相当的诱惑力。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加10分或者保送都可能是改变孩子命运的一次机会,为了孩子的将来,逼迫孩子学习游泳还是值得的。

     郑州某小学李书记给记者讲了当下学校的无奈。他说,学校采用人为增加难度的方式考试,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升学率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指挥棒;同时,它还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青岛市的李老师告诉《中国体育报》记者,游泳学习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体育学习能力,喜欢体育且水性较好的可以通过辅导班提高自己的动作协调能力,游泳学习有困难的还是应该以基础性体育锻炼为主。盲目报班,可能会影响孩子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这是当下小学和初高中进行素质教育唯一的标准。采访中,老师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词,他们最大的希望也在于此。
    然而,中考指挥棒的存在,让他们的希望落空了。
  “用处少,害处多”
    一位参与游泳培训的老师表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设计,游泳在3%的感兴趣学生中,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但对大多数不感兴趣的孩子来说,不仅没用,反而有害。

  郑州某高校从事游泳研究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冒出游泳比赛成绩相当突出的学生,但这些孩子中,没走出一位奥运冠军,浪里白条,这值得深思。

  现在北京某重点高校学习的小钱,专业是救生员,曾经参加过游泳培训班,当时的成绩也不错。以前,他一直认为培训过的游泳会在大学很有用处。直到他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一点都用不上。成天只需要坐在椅子上,几年也看不到一个溺水的。

    郑州某高校游泳系书记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他发现,有个学生整天游泳,体育成绩还是不好。经过了解发现,这名学生曾多次参加过游泳方面的培训班。现在,这个孩子还把自己和其他学生隔离起来,不与同学交往。

      马女士也告诉记者,亮亮的同学中,也出现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的孤僻孩子,这些孩子均不同程度地参加过专业游泳培训班。

      “说实话,我也害怕亮亮将来会这样。”马女士为此忧心忡忡。

  退一步说,游泳对小升初到底有没有用,能保证孩子上好的中学吗?

 某培训机构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保证不了,只能看孩子的具体情况。除游泳成绩外,其他体锻标准成绩也得好,才能被好中学看上。
  广东省叫停游泳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2014年取消高考游泳加分,除少数家长感觉失落外,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表示支持。甚至有家长欣喜地表示,“游泳疯”终于可以结束了。

     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五年级教师林美娟对《中国体育报》记者表示,游泳只适合部分孩子,如果那些孩子对游泳很感兴趣,可以学游泳,但不赞成普及。林美娟的孩子也学过,只是没有坚持,“孩子不愿意,我就不勉强了”。

  然而,作为奥林匹克竞赛、各级游泳比赛的获奖大户,广州华南体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坦言,加分项目“瘦身”,对少部分学生而言不是个好消息。他表示,该校的游泳班还会继续办,因为这是一个人才培养试验班。但他也承认,游泳的开办不具备普遍意义。
   
     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游泳仍是“成功的阶梯”。“全省60多万人高考,一分就差几万人。不让孩子学游泳肯定是吃亏的。”广州谢女士的女儿正在上初三,她表示会让孩子继续上课外游泳班
发表于 2012-7-21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yatt1972 发表于 2012-7-21 06:47
“我交给你钱,求你来折磨我的孩子”

  明明正在北京上六年级。他妈妈起初是抵触游泳的,甚至抱有侥幸 ...

哈哈,油菜!!
你和我一样早啊!
发表于 2012-7-21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abysmile 发表于 2012-7-21 06:54
哈哈,油菜!!
你和我一样早啊!

我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下《中国科技报》记者的智商和逻辑能力。

归谬法比较直接,写这个文章的记者一定是奥数没学好。——不知逻辑为何物。

毫无逻辑的文章居然能在《中国科技报》发表,我深深对该报表示佩服。——《中国科技报》都毫无逻辑,我国怎么能出得了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sevengoo 于 2012-7-21 09:29 编辑
hyatt1972 发表于 2012-7-21 07:04
我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下《中国科技报》记者的智商和逻辑能力。

归谬法比较直接,写这个文章的记者一定是 ...


大家看看,要伐要请千帆重新开个帖子。大致就是:
大家谈谈自己小孩读奥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几年后小升初奥数对择校的作用逐渐弱化你还会让自己的小孩奥吗?
发表于 2012-7-2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记者逻辑混乱,所以被大家喷是自然的事情。

但文中对于奥数的某些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比如小学阶段学习奥数意义不大。

我小学就没有学过奥数。
发表于 2012-7-2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evengoo 发表于 2012-7-21 09:19
大家看看,要伐要请千帆重新开个帖子。大致就是:
大家谈谈自己小孩读奥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几年后小 ...

我个人认为小学学习奥数的意义仅限于“小升初”。

如果上海有小升初统考,那么我强力反对小学学奥数。
发表于 2012-7-2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eidolon 发表于 2012-7-20 22:45
阁下可以以和这片文章的作者的观点和智商相同为荣,我无异议

阁下的智商当然我是知道的,和猪一样是抬举了你

点评

怎么感觉qianfan有点拉偏架啊?!  发表于 2012-7-23 12:20
那也有个先来后到,此人先不逊在先,本人反击在后  发表于 2012-7-21 21:50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 收起 理由
admin -50 请不要在我们论坛暴粗口,这样非常不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7-2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飞鸟恋上鱼 发表于 2012-7-21 03:28
是生活在上海吗?。。。。。。。。。

你又活在哪里?
发表于 2012-7-2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huanjin 发表于 2012-7-21 10:59
我个人认为小学学习奥数的意义仅限于“小升初”。

如果上海有小升初统考,那么我强力反对小学学奥数。

怎么就没人相信,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欢数学,天生对奥数就有兴趣?

记得80年代初期,我们学校就有奥数,当时采取的形式是每日两题,有兴趣的同学做,没兴趣的可以不做,我自己一题不拉地做。——当时就有小升初统考,进了中学以后,学校有数学兴趣小组,区里少科站有数学班,市里青年宫有青少年数学爱好者学会,储能中学有上海数学学校,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当时上中唐老师还在数学学校里上过课。——里面个个都是名师。

——谁逼这些孩子去读数学?完全自觉自愿。——你不读也没关系,没人强迫。

进了高中以后,由于家长的关系,数学的竞赛级学习逐渐被英语的课外学习强行替代,即便如此,高考水准的数学,经过竞赛水准的历练,还是不在话下。——数学140分轻松拿下。
发表于 2012-7-2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还真有天生喜欢数学自己会钻研的小孩,不过多数人家小孩不是,这个类似你每周买几组奖票,基本一辈子不太可能中千万大奖一样道理。现在学奥数,是好处被机构和小道消息无限扩大,坏处被奥了奥不出的家长无限扩大的两个极端。奥数的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对人终身受用的。
   “个学生整天死读书,成绩还是不好。经过了解发现,这名学生曾多次参加过奥数方面的培训班。现在,这个孩子还把自己和其他学生隔离起来,不与同学交往。”
   有空饿,这种小拧本身就是废材一个,本来就是烂木头,能练就成钢铁?读书把拧读戆特,还是表读。
   

点评

“现在学奥数,是好处被机构和小道消息无限扩大,坏处被奥了奥不出的家长无限扩大的两个极端。”一针见血!!!  发表于 2012-7-25 11:06
发表于 2012-7-21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wuyuehua 于 2012-7-21 17:24 编辑

"郑州某高校从事数学研究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冒出奥数比赛成绩相当突出的学生,但这些孩子中,没走出一位数学大师,这值得深思。"

以下是根据例句改编:
某位每年参与全国著名**作文大赛的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冒出作文比赛成绩相当突出的学生,但这些孩子中,没走出一位文学大师,这值得深思。

某位每年研究英语教学的名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冒出英语比赛成绩相当突出的学生,但这些孩子中,没走出一位傅雷、任溶溶这样的大师,这值得深思。

某建筑名校的校长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毕业一大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全国房地产老总(大大小小)中却鲜见他们的身影,反而工地出生的“民工”很多自立门户,成为公司老总,这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12-7-2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wuyuehua 于 2012-7-21 17:25 编辑

 “郑州某高校数学系书记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他发现,有个学生整天死读书,成绩还是不好。经过了解发现,这名学生曾多次参加过奥数方面的培训班。现在,这个孩子还把自己和其他学生隔离起来,不与同学交往。”

例句改编:   
    郑州某奥数培训班名师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他发现,有个学生整天死读书、狂做题,奥数成绩还是不好。经过了解发现,原来这名学生每周一到周五都去****小学上学。现在,这个孩子还把自己和其他学生隔离起来,不与同学交往。
发表于 2012-7-2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马女士也告诉记者,亮亮的同学中,也出现了几个木讷、没礼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的孤僻孩子,这些孩子均不同程度地参加过奥数培训班。“说实话,我也害怕亮亮将来会这样。”马女士为此忧心忡忡。”

改编:马女士也告诉记者,亮亮的奥数培训班同学中,也出现了几个木讷、没礼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的孤僻孩子,这些孩子均服从九年义务教育,每天去学校上课。“说实话,我也害怕亮亮将来会这样。”马女士为此忧心忡忡。
发表于 2012-7-23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真的是学了奥数不一定行,不学奥数一定不行啊。

可惜了文科拔尖的孩子,只能英语语文不放弃,奥数来补充了。
发表于 2012-7-23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于这篇文章,确实论据不充分,粗制滥造。但是,我想楼主把这篇文章发上来,关键词应该是“奥数”,而不是“文笔”。
关于奥数,我支持文章的论点:奥数害人。当然害的是普通的大多数人,而不是精英的少数人。
奥数适合有兴趣有能力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而不是普通的十岁不到的孩子。
奥数是用来选拔尖子生的,不应该把它变成普通入学筛选。
我建议,qianfan可以做一个调查:如果与升学无关,有多少家长会送孩子去学奥数?

另外,各位不要爆粗口,也不要人身攻击,不论是对论坛里的朋友,还是论坛外的朋友。
发表于 2012-7-23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无语无语还是无语!
发表于 2012-7-2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奥数本身没什么不好,我家孩子就很喜欢。但要想出成绩的话,付出的代价还是蛮大的。只是把奥数和升学绑在一起,就让人讨厌了。没办法,中国特色嘛。
发表于 2012-7-2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虽然我也很希望奥数不要出现在孩子的课程中,但是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所举的例子,实在是太没有说服力了,这些个例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应该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那个校长的那句话:“择校考试时,奥数是学了不一定行,但是不学肯定不行。”
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纠结所在啊!我们的孩子不是为了奥去奥的,是为了升学而奥的!——少数确实对奥数有兴趣的除外啊
发表于 2012-7-2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不为升学我也奥,只不过不会那么早就奥,我肯定4年级开学才选择奥,低年级把基本四则运算和英语
抓抓牢.但是鉴于当前形势,结合实际情况,2升3暑假开奥是最最晚的了
发表于 2012-7-2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一不小心,也成了奥爸妈{:soso_e109:}
发表于 2012-7-2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injun911 发表于 2012-7-23 12:40
关于这篇文章,确实论据不充分,粗制滥造。但是,我想楼主把这篇文章发上来,关键词应该是“奥数”,而不是 ...

可以做一个调查:如果与升学无关,有多少家长会送孩子去学奥数?
===============================================
这个可以支持,加上:如果与升学无关,有多少家长会让孩子在英语(文言文)上补强?
不知道可不可以看出哪个该死。
发表于 2012-7-2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果与不升学无关,我也会去奥的,当然会晚点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1 16:44 , Processed in 0.08536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