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2-6-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父亲既是天赋的身份,也是一个终生的事业,这也是许多父亲把子女当成自己的最大荣耀。如果一个父亲只忙于所谓的事业,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最终满盘皆输。所以父亲教育孩子,也是每一位父亲的责任。父亲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必然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角色。

1、通过管理,让孩子明白父亲的地位及在家庭中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是让孩子学习社会角色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尊敬权威、明白等级,并在家族小社会中初步接触社会,为孩子的自然学习、建立规则、品德培养、快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家庭中充分体现父亲的社会角色

  一个好的父亲,其社会角色清晰,孩子以后会比较容易融入社会。同时,孩子也会具备社会道德、伦理正常的人格特征。在这方面,绝大多数的父亲都可以正确做到。因为只要你有正当的职业,是一个守法的人,在孩子眼里,你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比较头痛的是下面几种父亲:从事当今法律或道德不允许职业的、犯人(无论是何理由)、游手好闲的人、长期吸毒的人,这些人的社会角色在孩子眼中是不清晰的,且父亲的角色易被社会舆论唾弃。

  在这些家庭成长的孩子,从小“照存”的都是对社会的偏见,非常容易造成自己的社会角色缺失,长大后,反社会意识倾向较高,不易融入社会。针对这样情况,如果家庭中没有其他长辈男性,母亲的角色就十分重要了,某种程度上,她要行使父亲的权利,虽然不完美,但可以多少保证孩子有其社会角色。


在家庭中建立一个正确的家庭等级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家庭无论是否住在一起,都是由祖辈、父辈、子辈组成,形成一个天然的阶级。从社会伦理上看,要求辈分大的人处于权力的上层。这样看,父亲是处于一个家庭的中间。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家庭如果有清晰的等级概念,其家庭就非常稳定。这是保证孩子安全生长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确,并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不仅容易对孩子建立权威意识,成大后还容易与自己生活的上级、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孩子通过了解家庭结构,完成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体验来学习的。所以,伦理中的价位,必须要让孩子有所敬畏。另外,在孩子未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之前,不主张父亲与孩子交朋友。

  当一个孩子降临以后,从社会、伦理上看,各人的辈分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孩子角度看,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人。但是,孩子出生后,隔代亲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父亲自然是家庭中老大,你有正确的家庭位置,在孩子眼里,父亲是家庭的第一等级,这对影响孩子教育较小。

  困难的是,如果和祖辈住在一起,或经常见面,溺爱孩子的祖辈会发生辈分倒置,原来的祖、父、子的直线关系,变成了祖、父、子、祖的循环关系。这样的结果,将导致父亲在家庭中的等级位置不清,孩子可以通过控制祖辈,达到控制父辈的效果。最终会变成孩子站在最高,这不仅影响父亲的权威,把他最重要的人变成他的奴仆,也使孩子变成一个家庭的中心,成为实际上“辈分”最高的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父亲在生活中,可以按照伦理尊重祖辈,但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定要建立正确的家庭地位,拿到管理孩子的权利。这个权利将保障你说的话,对孩子而言是最终的决定,也是保障以后孩子能听从指示的重要前提。为了孩子的未来,需要和老人进行协商,绝不能妥协。

  顺便提一下,家里的好东西,一定不要单独给孩子,应该是所有的家庭成员共享。按照等级概念,孩子是应该较后得到的。这样做,是避免孩子站在所有人之上,他只是家庭成员,没有什么特出性。如果这个时候,再和敬老结合起来,对孩子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竖立父亲的权威和行使父亲的权利

  如今的家庭,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亲不是比母亲还宠爱孩子,就是由于生活压力,忙于工作,再加上对妻子的宠爱,导致在家庭中几乎没有权威,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可有可无”地位上。而孩子在4~7岁已逐渐形成了权威的意识,没有权威将无法获得教育,长大后无法对权力产生认知。

  一个有权威的父亲,一定是有明确的家庭地位,说话有力量。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以后能识别权威,自动追随。父亲有权威,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相对劣势,孩子自然会有学习、超越的欲望。一个有权威的父亲,可以使孩子较为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而一个没有权威的父亲,遇到孩子逆反时,则会束手无策,并使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按照常规,父亲天生是有权威的。许多时候,却又是家人把父亲的权威给破坏掉。当父亲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孩子会求助祖辈或母亲,而这个时候,由于他们的溺爱,往往使父亲的决定被否决。当权威从父亲身上消失,孩子就会变成一匹脱缰野马,以后任何坏习惯都难以得到纠正,这对孩子的教养极其不利。所以,当父亲管教孩子的时候,其他家人即便有分歧,也一定要配合,不要商量,更不要贬低父亲的权威。

  另外顺便说一些打孩子的问题,孩子不是不能打,但打是有艺术的,打的好就可以帮助建立权威。从生理学上讲,孩子对痛苦的体验最深,记忆也最深刻,所以通过特出情况下的挨打,对管教孩子极有帮助。但打孩子需要有前提的,以前没有规则,犯多大的错误也不能打,有了规则后,只有经常遗忘性破坏规则才可以打。打了,就一定要打痛,要让他记住。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孩子会故意犯错误来吸引你的注意,一定要注意甄别。


借助自己的父系家族使孩子有“根”的感觉

  孩子对社会认知的起点,是对家庭环境的识别。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由于对家族晚辈的疼爱和保护,也是对孩子危害最小的社会。目前的中国社会,信仰缺失,对各种行为的判断,都转换为金钱标准,人们也失去对家族或宗族的依赖。

  当一个孩子只生活在一个小家中,不可避免的自我中心感强,较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长大后,做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面对没有信仰的困境,孩子要和父亲的家族有归属感,这是孩子的根所在。孩子有“根”,自然有所依托,心中有惦记、责任,以后融入社会也没有障碍。这帮助孩子在获得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家族的利益。

发表于 2012-6-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整篇来看,这篇文章还是写的很好的:
1、祖、父、子这三者关系一定要摆平,对待教育子女的事情上父母第一,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个意义只是帮忙,我们很感激,但是并不代表由老人说了算。
2.孩子(特别是儿子)从小视父亲为权威,将来赶上并超过父亲,这是每个家庭必须要重视的。在西方,就有学者(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男人小时候都有俄狄浦斯情结(当然用俄狄浦斯来比喻,我个人认为言重了点,只是道理是没错)。树立权威还是必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18 13:43 , Processed in 0.030542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