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871|回复: 38

[大学留美] 出国留学,究竟值不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http://mp.weixin.qq.com/s/s2b_FwDmqw5QRAb_Np1FCg
出国留学,究竟值不值【2017年第04期读者】
2017-02-01 易萱 等 读者言论与卷封


       中国留学生刘梓鸣对着电脑屏幕,开始和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视频通话。刘梓鸣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专业。向这家公司投简历后,他已经参加了两轮面试,公司财务经理约他视频连线,再谈一次。

       他觉得很有希望,直到面试官提了一个技术类问题。刘梓鸣没有准备好,一下蒙了。他紧张得头皮发木,搜肠刮肚组织语言试图拖延时间,缓解沉默带来的尴尬。忽然间,胃里翻江倒海,喉咙发紧,毫无征兆,刘梓鸣对着面试官吐了。

       刘梓鸣的父母一直在说服他干脆回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正在这么做。据教育部统计,自改革开放到2015年底,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达404.2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221.86万人,归国留学生占出国总人数一半以上,这是中国打开自费出国留学大门后从未有过的情况。

       这个趋势的另一面是,留学生的含金量在降低。2016年11月1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北京海威时代发布《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其中提到,超八成海归认为自己“学非所用”。约50%的硕士生、67%的本科生以及约78%的专科生薪资在5000元以下。海归对工作的满意度水平整体偏低,“满意”及“非常满意”的仅为33.2%。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如果留学目的只能是回国,且回国后身价暴跌,现在出国留学究竟还值不值?


中签率,4%

       大三开始,人们就问刘梓鸣的未来打算。“我很坚决表示要留在美国”,刘梓鸣说,“好不容易出来了,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就不能再缩回去了”。但他没想到的是,等到毕业时,一切都变得“特别崩溃”。“当时不少同学都直接找工作了,我就想随大流一起找工作”,统统收到了拒信,甚至还发生了视频面试时,当场呕吐的那一幕。

       “当时就知道肯定完蛋了。”刘梓鸣告诉本刊记者,那是他在美国四年本科生活中最苦涩、屈辱和绝望的时刻——他甚至没有勇气给那位面试官发封邮件,表示歉意。“整个2015年我都过得特别灰色,感觉很压抑。”

       时至今日,他仍记得毕业那年的经历,白天去图书馆,他目不斜视,快速走过,尽量避免遇到熟人,不想和同学深入交谈。这个时期的中国留学生,谈话超过一分钟,话题就会转到毕业之后怎么办的问题上。这是最让他们纠结的问题。刘梓鸣整夜失眠,时不时地恶心、呕吐。

       他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留学生在美国找到工作需要申请H1B工作签证。由于申请人数众多,移民局用抽签的方式决定,通常每年的中签率在三分之一左右。《华尔街日报》曾报道,从美国大学毕业后立刻或一年后(实习期结束)不得不离开美国的留学生比率高达72%。相比印度等国家而言,中国留学生的中签率更低。最近五年里,中国籍申请者的中签概率维持在8%左右甚至以下,每年初次申请被批准者的概率仅为4%左右。

       这进而会影响用人单位招聘留学生的态度。条件相当的两个人,一个有美国身份,一个还要申请工作签证,用人单位会倾向于前者。
刘梓鸣的求职路就特别不顺,“我面试了五六家公司都收到了拒信,到了四年级下学年我就特别着急”。他父亲一直在电话里催他回国,“我们吵了好几次,都是我妈在中间打圆场”。

       “老师和一些机构的人都说,美国最大的几个媒体,都不招国际生”,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学生邱悦告诉刘逍然,“他不明确说不要国际生,但在招聘广告上,就会说,我们的候选人要能够稳定地工作到2016年以后”。而2013年面临毕业的邱悦,如果拿不到工作签证,只能在美国待到2014年。

       刘逍然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2013年毕业时,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米字路口》,记录几个学生毕业时的选择。邱悦就是其中一个。

       每一个想留下的中国学生都用尽了浑身解数。在匹兹堡中华文化节上,匹兹堡大学留学生陈安琪和同学们一起做志愿者,她看到的情况让她一度感到不适甚至厌恶。

       当地很多华人名流、企业家都来了。陈安琪看到,有些同学一进会场,就不再理其他志愿者,他们“只跟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流”,亲密地称对方为“叔叔”,夸赞对方的孩子可爱又漂亮。她知道这些人是想给那些企业家留下印象,为留下来找出路。“有些同学想留下来的话,他会变得特别假”,陈安琪说,他们会刻意讨好很多人。她还认识一个女生,“她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想嫁一个美国白人,通过这种方式留下来”。


B计划

       和父亲争吵的那些日子里,刘梓鸣常会想到父母送自己出国的目的。

       刘梓鸣的父亲开了两家轴承制造厂。父亲的很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出国了,这是企业家圈子里的一种风尚,有些孩子甚至在国外读高中、读初中。出国也被刘梓鸣的父亲列为他的人生“B计划”:“中考考不好了,出国读高中”;“高考考不好了,出国读大学。”

       刘梓鸣不想出国。父亲朋友的那些孩子,出国后问题挺多的,“孩子在那边没人照顾,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刘梓鸣说,他们把孩子送出去,也就是想他们涨涨见识,拿个文凭,“我总觉得就是在国内实在混不下去,才会出国”。

       临近高考,遇事紧张的毛病又犯了。“复习时就有点喘不过气,感觉很压抑。”刘梓鸣说,这时候父亲又开导自己,“他说能拿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让我别慌,考不上他就送我去美国。”出国,不过是一个备选方案。

       美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的最主要目的地。2016年11月14日,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一份报告,2015/2016年留美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三分之一为中国留学生。这是中国财富增长的一个象征,与改革开放初的公派留学不同,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自费。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能够承担。出国前,刘梓鸣的父亲就曾开导他,100万的留学费用,家里还是拿得起的。

       “因为经济形势好了,很多企业老板很有钱,” 魏华颖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些人的意识也在转变,希望能给孩子更好地教育,“觉得教育投资是特别好的一种投资方式。”

       2013年,魏华颖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做顾问,借此便利条件,她将2013年归国留学生与1998年的情况做了一次对比。“我国学者对海归这个群体比较全面的调查是1998年张秀明的研究”,魏华颖在之后的论文中解释道,她参照张秀明的调查问卷做了一次新的调查。

       对比后,魏华颖发现,1998年以前,留学生更多来自教师、机关干部、技术人员家庭,到2013年,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家庭成为留学生背景的前两名。“20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那个时期出国留学人员大多是干部家庭出身,”魏华颖分析道,“但随着中国鼓励自费留学政策出台,以及中国私营企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私营企业家更加有意识、有能力送孩子出国学习。”

       这种局面,也成为一股催化剂。“包括英美、澳洲这些地方,很多人把教育当成一种产业了,”魏华颖说,“它已经不是纯粹以教育为主要目的,说白了就是挣钱。”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测算,2015-2016年,这些中国留学生为美国贡献了114.3亿美元。


不再因为奖学金而被迫学习理工专业

       如果要给1978年之后的留学生分一个代际,魏华颖觉得自己应该算第三代。

       “第一代是92年之前,我们限制自费出国的时候”,魏华颖说,1978年中国允许学生出国留学直到1991年,都是以公派留学生为主,自费留学受到诸多限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也促使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明确把“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作为出国留学工作的总方针,这之后,自费留学生迅速增加。

       “第三代就是2001年以后,基本上纯自费占很大比例”,魏华颖说。

       2001年对中国是另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中国加入WTO,在很多政策上开始向国际靠拢,包括允许人才自由流动。中国申奥成功,中国人的国际化意识空前浓厚。

       魏华颖也是在2001年决定出国的。“当时我们家有一个朋友,在教委管出国的相关工作,他建议我有机会多出去看看”,魏华颖回忆道,当时她毕业后已经找到一份工作,但并不理想,在家人鼓励下,自己联系并考取了爱丁堡大学。

       除魏华颖外,2001年还有76051人选择了自费出国,加上公费留学生,这一年中国共出去了83973名留学生,比上一年增加了四万多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增速(此前最快的时候,一年也不过增加了一万多人)。

       出国政策虽然放开,但当时出国压力并不小。主要是费用太高,魏华颖说,“一年费用二三十万”,这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的。很多人即便出去,也会选择理工科,可以申请奖学金,但生活费用还得靠自己赚,洗盘子换读书。这些人选理工科的另一个原因是,容易在国外找工作,而一旦能够留在国外,在欧美生活,一切辛苦也值得了。

       这种情况很快发生了改变。魏华颖在2013年做的那份调查发现,归国留学生里,理工科人数比15年前下降了29.6%,经济学和其他学科背景,都在增长。在魏华颖看来,这和中国的财富增长也有关联,有能力承担出国费用,“让很多人可以不再因为申请奖学金而被迫学习理工类专业”。

       和魏华颖一样,陈安琪也是不喜欢国内工作才决定出国的。她甚至没有做太多准备,就任性地参加了托福和GRE考试,好在原来学的英语专业,终于还是通过了。

       出国选择专业时,她“申了八所学校,六所学校都来了(录取通知书)”,陈安琪回忆道,当时选学校,并不看学校知名度,而是冲着专业排名去的。她选了英语教育专业——无疑,她如果想在美国就业,这是一个竞争力非常低的专业,“我当然也会想就业问题,但不像他们觉得营销特别好找工作就会去选这个专业,我还是比较由着自己的性子”。


回国,为什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刘梓鸣为毕业之后的问题焦虑的地方。2015年,魏华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也来到了这里。在此期间,她接触了很多留学生和当地华人,了解他们对回国问题的看法。

       一个中餐馆老板,到美国很多年了。“他当时在外资邮轮上工作”,魏华颖回忆道,当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差太大,这种差距又反映在普通人的生活上,“中国普通百姓生活中根本见不着的东西,吃的、穿的,在那里极大丰富”。后来,他留在美国,开餐馆,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刚开始几年他觉得挺有优越感的,挣的钱挺多,还挺稳定。但是这几年他不太敢回国了,他发现回国已经算穷人了,别人谈的好多东西自己完全跟不上。他还是维持在原来的状态。”

       遭受这样心理冲击的人并不在少数。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创办者兼董事长尤伟顺也遇到很多类似的案例,这些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辛苦是否值得,他们觉得,留学之后,一切目标都是为了留下来,“打工打了一辈子,打到头,好像还没有为自己做过一点事情”。

       “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只留学不移民”,魏华颖在2013年的那份调查中,就发现了这种趋势。很多人,毕业之后选择了回国——比例最大的是在国外生活1-2年的留学生,所占比例为45.3%;其次是生活3-5年的留学生,所占比例为38%;再次是在国外生活6-10年的留学生,所占比例为14.5%;在国外生活10年以上的留学生,所占比例仅为2.2%。

       拿不到工作签证,被迫回来的留学生自然也有,但回国意愿程度为“比较愿意”和“基本愿意”的加起来要超过六成(分别为29.7%和39%)。“这反映出中国留学生倾向于只留学不移民这一事实”,魏华颖说,很多人出国时就已经抱着要回来的打算了。

       当然,回国的原因还涉及更为复杂的因素。就业和经济形势,是重要考虑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海归就大量地回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一方面是因为出国人数在不断增长,回国的自然也会增加。另外,“中国经济整体比国际经济要好一些,而且这批人更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还是愿意回国,有家庭、亲情的关系”。

       国外的安全形势,也成为留学生回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最近两年一直在上海举办“海外博士与专家创新创业论坛暨项目推介会”,2015年有110人报名,到今年增加了一倍达到219人。欧洲回来的人增长最快,从去年的15%增长到23%。“这跟欧洲大形势也有关系,”尤伟顺说,“欧洲现在经济不好,难民又那么多,社会不稳定,恐怖活动很多,我想一定是有影响的。”

       “人才流动其实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博弈,推力和拉力都在不停变化着。”魏华颖说,“像这次特朗普上台,很有可能他的一些政策,又会影响一些人的选择。”现在的留学生圈子里,已经在传递很多分析文章,担心特朗普的保守政策,会影响工作签证的发放。


留学值不值

       刘逍然毕业后,因为剪纪录片,耽误了几个月。等她开始找工作时,就业季已经过去很久了。尝试留在美国未果,她决定回国。她一直想进央视或者新华社,连续投了两次简历,“第一年投,没有给我任何回音。第二年我也没放弃,我这人有时候还是挺轴的,又投了一次,跟第一年结果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回信。”

       她这才明白自己是没希望了。“一个清华的、北大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和你一个哥大的留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你没有太大优势”,刘逍然分析道,如果应聘的是一份并不注重海外经历的工作,留学生的优势反而可能成为劣势,“尤其是你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对方会以为你脱节了两年……你没有竞争力的”。

       伴随着回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回国之后,他们面临的情况也大不如以前。近几年的媒体上经常看到一类报道:“海归留美7年耗资超770万,回国后月薪仅3000元”,“低薪海归增多,忙10年才能‘回本”……

       “如果是像过去那种砸锅卖铁,或者借钱出国,我觉得就没有意义了”,魏华颖说,这种经济成本短期内是无法回收的。“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我们按照四十万算,你去一趟回来找一个工作也就几千块钱,没有太高的薪水,得多少年才能够挣回之前的投入?”

       “但是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是一种人生经历和体验。”这位一直和留学打交道的高校教师认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能有机会出国仍然是个好的选择,“每个出过国的人,很多想法、理念、看问题的方式,包括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跟没有出过国的人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从这些方面看的话还是值的。”

       时不时,刘逍然会想起自己在纽约的最后一个月。“挺不顺利的,”她说,“当时我的房子已经退了,剩一个月也租不到房子,就跟流浪一样,辗转睡别人家沙发。在外国经常那样嘛,这个朋友家睡一个星期,不好麻烦人太久,过一个星期换一个朋友家。所以那一个月,我扛着自己所有行李,每隔几天就要辗转,天天推着大箱子在路上走。背包都满的,两个大箱子,手里能拿的就拿着。23公斤一个大箱子,两个46公斤了,再加一个背包。最后一个月对纽约的感觉,就是挺感慨的。天天跟流浪汉一样。”

       但这并不是留学故事的最后结局,也不是刘逍然对纽约的最后记忆。她终于放弃了进入体制内媒体的打算,转做自由导演,为凤凰卫视、央视等一些电视台做纪录片。因为工作的事情,她中美两地跑,每年会回纽约几次。她这时候才认真去逛了纽约的自由女神、华尔街、博物馆等景点,“上学没有时间玩儿,觉得纽约只探索了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九十,要靠以后慢慢去探索了。

       陈安琪还有一年才会毕业,她还不着急在回国还是留美之间做选择。陈安琪的父亲是一个工程师,“一个月一个月地拿工资”,母亲没有工作。而她在匹兹堡大学一年的学费就三万六千美元,加上生活费用,“对我家里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陈安琪说,但她仍然觉得出国很值,“到这边,我自己接受到的文化,对我的修养、视野都有好处。我爸爸会说,不要把留学想成就为了学习,就为了以后工作,而是说对整个人有什么成长,不管你以后挣多少钱”。

       那个呕吐的男生,现在该叫他波士顿大学的刘梓鸣了。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他终于放弃了求职,转了一个方向,考上了波士顿大学的研究生,这样就可以继续申请留学签证,多待一年。“我要不惜一切代价留在这儿工作,”刘梓鸣说,“就算我这次还没有找到工作,大概也不会放弃。有可能我会再读一个硕士,再等一年看看。”


外一篇.名人轶事
林斤澜,哈哈哈哈
文/汪曾祺

       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过,“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笑翼的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时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这都是林斤澜搞的鬼。

       斤澜曾患心脏病,30岁就得过一次心肌梗死。后来又得过一次,但都活下来了。60岁时他就说过他活得已经够了本,再活就是白饶。斤澜的身体不算好,但他不在乎。我这些年出外旅游,总是“逢高不上,遇山而止”,斤澜则是有山就爬。他慢条斯理的,一步一步地走,还误不了看山看水,结果总是他头一个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笑看众头低。
       他应该节制饮食,但是他不,每有小聚,他都是谈笑风生,饮啖自若,不论是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全都招呼。最近有一次,他同时喝了三种酒。人常说酒喝杂了不好,斤澜说:“没事!”斤澜爱吃肉,三天不吃肉就觉得难受。他是温州人,说起生吃海鲜,眉飞色舞。吃海鲜,喝黄酒,嘿!不过温州的“老酒汗”(黄酒再蒸一次)我实在喝不出好来。
       温州人还有一种喝法,在黄酒里加鸡蛋,煮热,这算什么酒!斤澜的吃喝是很平民化的。我和他曾在屯溪街头一小吃店的檐下,就一盘煮螺蛳,一人喝了两瓶加饭。他爱吃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毛豆腐、臭豆腐,都好。煎炒煮炸,都好。我陪他在乐山小饭馆吃了乡坝头上的菜豆花,好!

       斤澜的平民化生活习惯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当然会渗入他的作品。

       斤澜的哈哈笑是很有名的。这是他的保护色。斤澜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态,就把提问者的原话重复一次,然后就殿以哈哈的笑声。“XXX,哈哈哈哈……” “这件事,哈哈哈哈……”把想要从口中掏出他的真实看法的新闻记者之类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斤澜这种使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尾巴的笑声,使他摆脱了尴尬,而且得到一层安全的甲壳。在反右派运动中,他就是这样应付过来的。林斤澜不被打成右派,是无天理,因此我说他是“漏网右派”,他也欣然接受。

       斤澜极少臧否人物,但是是非清楚,爱憎分明。他一直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对市文联的领导,一般干部的遗闻佚事了如指掌。比如老舍挨斗,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揭发批判老舍的人是赖也赖不掉的。他觉得萧军有骨头有侠气,真是一条汉子。红卫兵想要萧军低头认罪,萧军就是不低头,两腿直立,如同生了根。萧军没有动手,他说:“我要是一动手,七八个小青年就得趴下。”红卫兵斗骆宾基,萧军说:“你们谁敢动骆宾基一根毫毛!”京剧演员荀慧生病重,是萧军背着他上车的。“文革”后,文联作协批斗浩然,斤澜听着,忽然大叫:“浩然是好人哪!”当场昏厥。斤澜平时似很温和,总是含笑看世界,但他的感情是非常强烈的。

       斤澜对青年作家(现在都已是中年了)是很关心的。对他们的作品几乎一篇不落地都看了,包括一些评论家的不断花样翻新,用一种不中不西希里古怪的语言所写的论文。他看得很仔细,能用这种古怪语言和他们对话。这一点,他比我强得多。

       林斤澜! 哈哈哈哈……



外一篇.点滴短文
盛开的黄玫瑰
文/董行


       这是一位作家朋友给我讲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朋友今年搬入新居后,晚上经常被楼下的电视与音响声闹得睡不好觉。原来,是楼下那户人家的电视与音响音量开得太大。尤其是放枪战片,机枪声和爆炸声简直要穿透天花板,直往耳朵里灌。

       前两天,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便在一个上午敲开了楼下住户的门。没想到开门的是个老外,一位挺和蔼的有礼貌的法国老先生,却说一口很不错的中国话。她向他说明了来意,希望他在晚上10点以后,能把电视或音响的音量放得小一些,老外听完她的话后,连连道歉,说实在对不起,他的听力不太好,所以总爱把音响开得很大,以后一定注意。说着,他又转身回到屋里,拿出一瓶法国酒来要送给她,以表歉意。这下反弄得我们的女作家不好意思了,她说她不会喝酒,她的先生也不能喝,婉言谢绝了。

       故事到此,似乎该结束了,而且挺圆满的。没想到,午休刚过,朋友的门被敲响了。打开一看,竟是楼下的那位法国老先生满面春风地站在门外,手里还捧着一大束黄玫瑰。这实在太使我们的女作家惊讶了。她对我说:“长这么大,数十年来,还从来没人给我送过花呢!这么一大束,19朵黄玫瑰。”我说那位法国老先生在祝你和你的一家幸福。朋友说,她还真有种幸福的感觉,可又觉得有些担当不起。对人家提了点儿意见,却让人家跑到花店买这么一大束黄玫瑰来道歉,太过意不去了。怎么答谢好呢?她就从书架上取出几本自己写的书,签上名,送给那位法国老人和他的夫人。

       听了这个小故事,我颇有些感动。这就叫文明,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一种关系。这位法国老人如此彬彬有礼。当知道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妨碍了他人时,他便立即改进,并郑重其事地登门道歉。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是否都能如此和谐相处呢?比如时下,家家户户都热心于装修,电锯电钻电刨子,常常吵得四邻不安。如果事先打个招呼,装修时合理地安排一下作息,注意一下影响,事后再表示歉意,摩擦与龃龉不就少了吗?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权利,但人人的自由都必须以不妨害他人的自由为前提。

       事情过去一个多月了,那束黄玫瑰至今还在我的心中盛开着。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2 收起 理由
乌咪的爸爸 + 1
ashleysnowe + 1 神马都是浮云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2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觉得不值得的,是因为当初把房子卖了送孩子出国,现在发现房价涨了再也买不回来了。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很不错的,但大学真的就不说了(顶层那些不算),所以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大学可以出去读。
发表于 2017-2-2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要买房子的算了吧,不值得。
发表于 2017-2-2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如果把出国留学看成投资的,那么如履薄冰,胆战心惊, 我觉得就算了吧。

发表于 2017-2-2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信仰是无价的啊。
发表于 2017-2-24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出国是为了增加阅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从经济利益上计较值不值得。
发表于 2017-3-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经济上是不值的
发表于 2017-4-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人生短暂,有条件当然要多经历,经济不允许另说
发表于 2017-4-2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经济允许 还是不错的经历 紧张勉强就算了吧 不过要是经济那么宽松的 国内也也不在乎升学压力吧
发表于 2017-4-2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出国读本科,是最不划算的。现在国内也都知道,这只是用钱买来的,不值一哂。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4 收起 理由
萝卜头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2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萝卜头 于 2017-4-26 12:23 编辑
wkerger 发表于 2017-4-25 21:55
出国读本科,是最不划算的。现在国内也都知道,这只是用钱买来的,不值一哂。


...........
发表于 2017-4-2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要看个人或家庭的价值观。但从简单的投资回报很难说明问题
发表于 2017-4-2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说啊,生小孩是最不划算的事了。

点评

这个回复最经典,哈哈  发表于 2017-9-30 14:28
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7-7-11 15:32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44 收起 理由
Coco99 + 16
乒呤乓啷气 + 28 经典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5-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很多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点评

对,但首先得有钱!  发表于 2017-7-11 15:32
发表于 2017-5-1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来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7-5-18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来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7-5-1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继续送分
发表于 2017-5-2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可以不限制一小时回复了耶
发表于 2017-7-7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要算经济帐,留学肯定不值得。可是,钱,不是生活的全部。

点评

对,只要经济宽裕,就值!  发表于 2017-7-11 15:32
发表于 2017-7-1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差钱就值!
发表于 2017-7-12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给孩子一次闯荡的机会,成功与失败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老爹和老妈在这里兜底。至于值不值,看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喽。
发表于 2017-7-2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wkerger 发表于 2017-4-25 21:55
出国读本科,是最不划算的。现在国内也都知道,这只是用钱买来的,不值一哂。

同意楼上,我的观点是要么早点去读美高(经济无压力的),要么去读硕博(想留美工作的)。美本毕业真的很难找到工作。
发表于 2017-7-2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来学习的
发表于 2017-7-2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路过学习
发表于 2017-7-2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留学是人生的经历。跳出习惯的圈子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留学的效益不是单用金钱来衡量的。
发表于 2017-7-2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出国的意图很重要,不是经济投资。不能像以前那样出国了、英语好了就会回国有好工作。就像现在的名校应届毕业生的收入没有好的快递员一样的。
个人感觉,出国是为了见更多的世面,就像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那旅游就可不用去了,不是电视里、照片里都有了吗?为什么还要去旅游?
发表于 2018-1-8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是说留学值不值,我家是女儿,所以根本不舍得出国留学。
孩子的表姐在美国工作,邀请她去读大学,我还是回绝了。万一恋爱不回来了不是白养了

点评

这个想法跟我的一样一样的。  发表于 2018-7-26 14:50
发表于 2018-1-10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路过了解!!!!!!
发表于 2018-1-1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果不差钱,根本无所谓好不好
发表于 2018-1-1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太功利地考虑这个问题没太多意义

点评

没办法,都是普通老百姓,抖抖豁豁也就拿得出这一点能不算记着来嘛!  发表于 2018-7-26 14:51
发表于 2018-1-3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WZZ 发表于 2018-1-8 01:06
不是说留学值不值,我家是女儿,所以根本不舍得出国留学。
孩子的表姐在美国工作,邀请她去读大学,我还是 ...

怎么白养了,难道还要留在身边一辈子吗

点评

我就很自私,不希望离得太远,一年看一次时间久了真的会很陌生的。  发表于 2018-7-26 14:52
至少生活在同一区域,想看就能看。  发表于 2018-2-1 16:48
发表于 2018-2-2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kathzh 发表于 2017-2-24 14:27
出国是为了增加阅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从经济利益上计较值不值得。

。只可惜教育的功利性已经深深的刻到很多人心里了。
发表于 2018-3-1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美本这么不之前吗?那么英国澳洲加拿大那些世界前30呢,不好找工作?不可能吧
发表于 2018-3-16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发表于 2018-3-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daviddong0928 于 2018-3-16 09:54 编辑
meeming 发表于 2018-3-14 22:31
美本这么不之前吗?那么英国澳洲加拿大那些世界前30呢,不好找工作?不可能吧


世界前30的肯定没问题,这些学校名气太大,不论留在国外还是回国都受欢迎。
发表于 2018-3-2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学习,为未来做准备
发表于 2018-3-28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既然问“值”了,那就是算经济账了

楼里的回答在这个点上,是趋同的
发表于 2018-11-30 22:3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国内连一本都不一定考的上的,出去读个前50的,你说值不值。能读国内985  211肯定性价比最好
发表于 2019-1-1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量力而为
需要砸锅卖铁才能去留学的,短期回报率肯定差
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这个投资就跟给孩子买保险啥的一样,都不过是想给他未来多一些保障。
再说,扔出国读书还锻炼不出来的,在国内上完大学估计也是个要靠家里的主。只不过是钱上面投入小点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5-9 12:31 , Processed in 0.09996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