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发表于 2017-5-5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哦哦,这样啊,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理解上海中学(四)

第三篇写完后,当时感觉自己跟上海中学的纠缠大概可以告一段落了。晚上做梦,还梦见过回到上中工作,那感受也是温和平静的。
然而我还是起意写下这第四篇。因为还有话要说。
我现在任职的学校,跟上中相比,氛围要宽松得多,老师学生大多心平气和,与学校的名字“平和”很相吻合。这里的师生关系比较平等,老师处于顾问的地位,甚至是服务者的地位。我们高中部有一位亲切和善的女老师,会经常拿着扫帚到教室里面劳动,面带微笑,乐在其中。
我没觉得这种顾问或服务的姿态消解了师道尊严,相反,不靠外部的威权系统,而靠教师本人的学问人格赢得的尊严,才是真尊严。
我在上中的时候,看到学生向我低头行礼,其实很难分辨他们到底是出于尊敬,还是出于恐惧——虽然我的面相并不凶恶。而在平和,学生固然未必会行礼,有的还会显得有点冷漠,但我欣赏他们的真诚。而那些主动跟我打招呼的,我会格外欣喜。比如今天,一个学生在楼道里遇见我,因为刚考完试,有点如释重负,也有点小激动吧,他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喜欢这种亦师亦友的感觉,很亲,很自然。
我在平和的工作状态是放松的,愉快的。这与在上中时紧张“待命”的状态很不同。以现在的这个我,回上中工作固然也并无不可,梦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提示。但在现实中,我会选择留在平和。
有时候会碰到有人问我,为什么离开上中到平和工作,这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
理由一,现在的单位收入高一点。然而上中的隐性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啊。
理由二,体制内限制太多,体制外要自由一点。这是事实,也是很重要的理由。可是体制外也有限制的,不是吗?
碰到陌生人,基本就是这两个理由。解释不清,也就不解释了。
如果碰到搞教育的,那就还有理由三:上中奉行应试教育,面临僵化;平和探索国际教育,方兴未艾。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应该选一个更有前途的平台吗?
平和确实是一个有前途的教育平台。
但是,以上中为代表的体制内名牌高中,还远远没有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还是以上海中学为例来看,它的优势和长处,其实不容低估。
其一,人才荟萃。
虽然目前看来,上中的优秀人才也在流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我在上中的带教师父,博学多能,赤诚待人,敬业无私。他对我的帮助和提点,让我至今感念。上中的人才梯队建设是很完善的,师徒带教也是真刀真枪。上中没有混日子的老师,没有专业不过硬的老师。有些看起来特别烦琐特别无聊的事情,都有高级人才在做。我对此打过一个比方:在上中,厨房里切菜的刀,拿出来都削铁如泥。只是我当时还有点自恋,以为自己被录用,就真是去干削铁如泥的活呢。
其二,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不是口号上喊喊,大言欺人。一种事业,凡能持续长久者,必有过人之处,只是有些显明,有些隐微,而隐微者可能更难得。上中的高分是显明的,但还有分数之外的东西。
有一次几个学生神秘兮兮地跟我讲,他们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偶然翻到了多年前学长学姐留下来的校园杂志《纵深》,追昔抚今,特别感慨。我不知道学生之间会不会还流传一些鬼故事之类的校园秘闻。总之这种美妙的事情,没有岁月的沉淀,是不可能发生的。
其三,风格保守。
有历史不一定保守,保守也不一定非要历史悠久。而上中是保守的。
今天我们多以创新为正确,好像保守就意味着落后。但我认为,保守是一种优点,对于教育来说,尤其如此。教育机构虽在社会之中,但不同于其他社会机构。教育本身要提供一种高于社会潮流的东西,尤其是高等教育。像上中这样的学校,是指向高等教育的,同样也不能够过于与时俱进,每天以创新为能事。
双十一大战打响在即,据说帝都的某大学为此还特意取消了当晚学生宿舍的停电。这个事情应该很得人心,但我觉得有点好笑。宿舍停电跟双十一有什么关系?教育要近人情,但也要守本分。参加双十一大战,不是教育的本分。
于是我就想到,这样的事情,上中是做不出来的。上中的校风相当肃穆,乃至于肃杀。虽说过犹不及,且这种肃穆以应试为目的,代价太沉重;但在一片浮华之中,有这一道肃穆的风景,依旧是可观的。当沧海横流,别人顶不住的时候,它却有可能顶得住。
教育应当允许多元。
上海中学一家独大,固然不是什么好事。
但,探索教育创新也好,鼓励个性自由也好,追逐国际教育也好,这些事情都是刚起步,八字还没一撇。恐怕身在其中之人,也不能狂妄地以为,自己就一定是对的,是唯一正确。
教育之为业,百年树人,这是一件有生之年未必看得到成果的事情。出于审慎,出于不完全的自信和不自信,我觉得对上海中学,还是有必要保留一份温情和敬意,就像有必要对它进行审视和反思一样。
上中的校歌唱得好:“龙门发轫进无疆,一柱中流海上。”
我希望在多元的教育生态中,上海中学依然是重要的一元,并能够兴利除弊,真正发挥其在育人树人方面的砥柱中流的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嘎子他爹 + 1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理解上海中学(五)

最近读了一点书,也有一些思考。关于上海中学的话题,现在可以做个总结了。有些以前没想清楚或没表达好的,这里也做一些补充。
到现在,我所讨论的“上海中学”,主要是指本部,也就是公立的高中部。
上中本部曾经有初中,后来初中停办,不过民办的华育中学,几乎也就相当于是上海中学的初中部。我想,理解上海中学,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华育,进而理解小升初,理解这种模式下的初中、小学、幼儿园。
上海中学的校风,可概括为:务实、高效、紧张、肃穆。
务实和高效,我前面文章谈得比较多,主要是从自己的经历来说的。这里想再推远一点看。
务实相对于务虚而言,高效相对于低效而言。务虚,低效,就不太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生产力,则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民族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上中是较早关注到这个大趋势的,也可以说是得风气之先。相比较上纲上线的泛政治化作风,提倡务实,重视效率,关注“干活出成绩”,恰恰曾是一种纠偏之举。
关注成绩还有一个公认的好处,是尽可能维护公平,保持社会流动。想想七七年、七八年的高考,那时候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而现在,哪怕是那种腐朽僵化的应试教育,依然还给寒门子弟留下了出人头地的可能性。
唯才是举,而不是唯门第、唯财力是举,上中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据我所知,上中对请托的控制相当严格,不轻易“开后门”。也因此,在社会阶层越来越趋于固化的当今,在上中这样的顶级名校里,还能看到一定比例的家境普通甚至贫寒的学生。
上中的学生,在校期间会显得有点土。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军事化管理的各种要求,以及超强的学习压力、超快的生活节奏,让人无心关注穿衣打扮;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富家子弟并不占压倒优势,是以朴素的作风还能得以保持。
但是,兴一利则生一弊。
从泛政治化的泥沼中挣脱出来,提倡务实高效的作风以纠偏,本身是好的。但是,务实太过,高效太过,就要出问题。如果说最初是因为匮乏而不免急切的话,那么时移事异,适当调整平衡,本是应有之义。然而事实却是,几十年来,急切追求效率的风气不仅没有得到一点节制,反而变本加厉。整个社会好像一台不断加速的超级发动机,越转越快。
别的不说,就看我曾经学习过的北京大学吧。有人说北大是一个特别精英主义的地方。恕我不敢完全认同。北大的中古史中心具有端正朴厚的学风,是一个有担当有坚守的研究机构。中心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以“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为方针。这条方针至今未变。中古史中心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以想见。北京大学搞了那么多次改革,其目标主要还是放在生产效率上——学术成果的生产效率。
成果可以多出快出,就像零件可以多出快出,手机可以多出快出一样——只要力量足够、资源足够。
但人才的多出快出,就没那么容易。根本上说,能够靠集中资源、鼓足干劲,就“多出快出”的,只能是工具性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具有很强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胜任工作,但是,能不能称为精英,是很可怀疑的。
不客气地说,“多出快出”,反应出的是群体性的躁进与自卑。当然,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心情是可理解的。可能在老先生们定出这方针的背后,也有我们不及细察的权宜和慎思。
只是到了今天,如果我们依然拿“多出快出”这种显而易见的工具性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甚至认为只要具有了超级的力量和技能、能够产出足够多的“成果”的人,就是“精英”,而培养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教育的目标的话,就太可悲了。
教育何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人本身才是目的。
人本身才是目的。这本来是常识。
有最高的生产效率,有最多的产品成果,不等于办了最好的教育。虽然,好的教育,也未必要排斥效率、否定成果。
人本身才是目的。人可以出成果,人可以有效率,但成果出不了人,效率定义不了人。
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
我最近读书,感觉有几个特别值得珍视的传统。一个是中国的士大夫传统,一个是古希腊的哲人传统,一个是英国的绅士传统。在这几个传统之中,似乎都认为人之高下,主要不由力量和技能来规定,而是由温和、节制、仁爱、虔敬、自省等德性来规定——虽然高贵的人也从不鄙弃力量和技能。
忽视高贵的德性,不节制地崇拜力量和技能,恰恰不是文明的,而是野蛮的。在这个意义上,将务实高效的原则推到极致,鼓励人在速度与激情中狂欢,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倒退。而在当下的中国甚至世界,这股大潮还在汹涌奔腾,所过之处,少有能与之相抗者。
由此观之,上海中学也好,北京大学也好,也并无特别之处。
然而可叹者也正在这里。
教育何为?教育既要塑造人,就需要给人们提供一种超越于时代潮流的指引和支持。沧海横流,才更需要学校,需要老师,需要图书馆。
当然,可能也有人认为,我们正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时代大潮,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对此我不想反驳。但我想说的是:就算真是这样,那这个好,也是时代的好,与你无关。好的时代,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善好的人。但即使在坏的时代,如果有一种好的教育,却可以多少帮助你向着善好的方向走几步。
回过头来,再看上海中学。在务实高效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也就把人极端工具化了。
但有趣的是,上中的学生,并没有在这样一种极端中,就成了刷题的机器、应试的工具。有一部分学生,拿德性的标准去看,还相当具有成为高贵的人、成为真正精英的可能性。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因为人自身具有压不灭的良知良能。人可以被训练成工具,但很少有人会真正彻底沦为工具。人性趋利,人性也向善——前者我们大都不假思索地承认,而后者在这个时代却几乎被遮蔽,其作用也被大大低估了。
能够通过如此残酷的应试竞争考入上中的,除了少数天才,大部分总得具有相当的忍耐、坚韧和专注,而这里面,当然是有善好德性的——虽然不见得充分。
所以人的自我教育一方面是最重要的事,另一方面,又是最不可能被剥夺的事。我欲仁仁斯至矣,自我教育随时可以发生,而且永远在潜滋暗长,无论遇到多么荒谬的时代、多么非人的教育,都不会停歇。
但是也要看到,人性易于流荡放逸,不易于节制。节制是困难的,同时是高贵的。而上中的紧张和肃穆,不管有心还是无意,其实恰好切中了这一点。
应试教育趋于僵化,给人太多不必要的束缚。但眼下很多反对应试教育的人,太想当然地以为,只要充分解放了孩子的天性,就可以让他走上一条康庄大道。这个愿景很浪漫,但未免太天真。
鲁迅有一篇名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其中有一段话经常被人称引,他要求父亲们“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这里我看到了前驱者的高尚与勇敢,不由得肃然起敬。但对大先生给出的方案,则不敢苟同。
孩子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并不自然就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他们会懒惰,会放纵,会为了不懂节制而痛苦,会为了泛滥的欲望而争斗。光明之处,还有千千万随时可能落下的闸门,我们伟大的父亲们是扛不过来的。
审慎一点看,恐怕我们不能过分迷信个人的兴趣和天性,就像我们也不能过分迷信传统和权威一样。过去,个人的兴趣和天性被压制得太多了,所以有人要出来做解放的努力。而现在,世界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更主动地去聆听那些传统的声音,去重新发现那些已有千百年沉淀的关于人性的共通法则——比如节制,比如虔敬。
当年从上中辞职的时候,我多少带着一点叛逆者的心态。但我现在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只做叛徒,并不能破解教育的僵局。
破局的关键,恰恰还在于自我教育。这需要读书,需要反思,更需要真诚的实践。如果我在写这些文字的过程中,多少使自己在德性上有了一点点进步,才可以比较自信地说:这样做是有价值的。
理解上海中学,同时也是理解自己。现在我要加上一句:理解自己,是为了教育自己、成就自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愿与读者诸君共勉。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嘎子他爹 + 16 原创精品!
brianpenny + 4 原创精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7-26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认为楼主的观点还是比较客观,中肯的。不过我认为一个好的学校,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和一群优秀的同学在一起,看到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特长,共同进步和成长。
发表于 2017-7-2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读完,转给刚跳出高考的孩子了。
发表于 2017-7-28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陈老师,是我孩子非常喜爱的一位大兄长.上中的这一年共同生活,应该会是孩子今后留有美好回忆的时间.
我想用喜爱这词,比用尊敬,可能更让陈老师欢喜吧?
发表于 2017-7-29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深夜读文,不知为何竟潸然泪下。
发表于 2017-7-2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以一个理工科的思维来看,作者对于教育过于理想化了。
发表于 2017-9-20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没有完美的学生,也没有完美的学校,正如高考制度虽不完美但起码公平靠谱。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讲,能帮助实现考进好大学这样一个实际、短期的目标的就是一所好学校。对于那些不在乎好大学,追求孩子个性发展的自有许多国际课程或普通高中可以上,何必要求上中改变自己,上中就是上中,不接受它的方式的有太多其他选择,想进的还要排队等着被选。
发表于 2017-9-2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老好人 于 2017-9-21 09:17 编辑

反复看了,原作者比较书生气。也处处自我矛盾。
譬如,去了平和,难道不就是因为(相比较上中而言)“轻松,钱多”之故吗?还为平和小小做了把广告。
如果要我一条一条跟这位老师理论些什么,我觉得他甚至有点不配这个职业。上中没有留他是对的。如果他离开教育这个体系而到其他职场,他失败的概率很大,除非他自醒。
虽然我对上中,其实是有不少牢骚的。

点评

确实,一看就是未谙世事的那种,自称北大毕业的对社会的认知也就这个水平,实在让人不解。  发表于 2019-6-29 10:25
书生气的确很重,同感  发表于 2018-2-23 11:13
发表于 2017-9-2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hinola 发表于 2017-7-28 12:05
陈老师,是我孩子非常喜爱的一位大兄长.上中的这一年共同生活,应该会是孩子今后留有美好回忆的时间.
我想用 ...

cfj的确更适合以前的上中^^
发表于 2019-6-28 21: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admin 发表于 2016-10-14 10:04
说实话,我很厌恶应试教育。这几天,华育班主任老是在群里发某某学科测验,满分的同学有某某某、某某某,然后一堆家长在下面“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加油!”(不好意思哈,各位家长,我知道你们只是应个景,但老是这样霸屏,气氛实在诡异)
——————————————————————————————————————————
中国特色,老师即使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通知,下面一片赞美诗,就差说谢主隆恩了。有一个家长说以后咱能不能不要这么刷屏,默认代表都收到了。然后和者寥寥,大概就我一个人。

全国都如此,老师权力太大,不迎合,可以秒掉你的孩子,这又是当今教育的另一个悲哀
发表于 2019-6-28 23: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不得别人说上中不好,但也看不得上中出卖2/3的资源给外国人,上海最宝贵的320亩地有着最优秀的孩子,却还有更多优秀的孩子无缘,教育的根本不应该是对极少数精英的特殊培育,是功是过,待历史言说。
发表于 2019-6-29 09: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应试教育不好吗?应试教育体制给了我这种父母无权无势孩子来到上海并创出自己一片天地的机会。
发表于 2019-6-29 10: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Judy111111 发表于 2019-06-28 23:51
看不得别人说上中不好,但也看不得上中出卖2/3的资源给外国人,上海最宝贵的320亩地有着最优秀的孩子,却还有更多优秀的孩子无缘,教育的根本不应该是对极少数精英的特殊培育,是功是过,待历史言说。

你也很书生
发表于 2019-6-29 11: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9-6-29 11: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许多事,本就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你认为最理想最好的就一定是最理想最好的吗?或者说你自己达到你理想中的你了吗?又或者什么时候能达到你所理想中的你,也许永远也不可能,也许本也不存在。就像洁癖的人觉得哪儿都不干净,也不知道究竟哪儿干净,除了总是擦擦擦...
发表于 2019-7-1 00: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晕了,到底是楼主自己写的,还是转别人的?
发表于 2019-7-1 08:2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深入的介绍了上中
发表于 2019-7-7 14: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上中还算好
发表于 2019-12-29 10: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再看看,思考中~
发表于 2019-12-3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上中至少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中还是最好的学校。
发表于 2019-12-30 19: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批评质疑的问题也许是上中成功的因素。只是鱼和熊掌能兼得吗?
发表于 2019-12-3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理解和认同这位老师的观点。 但是我觉得上中的主政者不见得不知其中的弊端和有待改进之处。

上中管理层肩负兴盛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双重任务。既想进行体制内教育,又敢于挑战应试教育的家庭还是不多的。一旦应试成绩不好,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上中最终将成为小众学校。

从我观察到的情况,上中已经在尽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带着镣铐跳舞是目前大环境的无奈选择。
发表于 2020-1-1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最优秀的孩子
发表于 2020-8-13 08: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生颔首向他致敬,都可以吐槽啊?主观得有点厉害了
发表于 2021-8-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张盼 发表于 2019-6-29 09:22
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应试教育不好吗?应试教育体制给了我这种父母无权无势孩子来到上海并创出自己一片天地 ...

从你个人角度,你说的没错。

但“应试教育好与不好”这不是个个人命题,否则都从自身角度看问题,得出各种结论,反而就没有答案了。

应试教育好与不好,要看它对于国家大多数人是否合适,是否能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创造上升通道与更好的未来。

这个是个很大的命题,也没有非此即彼的答案,应试教育作为一种体系需要不断的调整优化,改革或者倒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发表于 2021-8-1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棒的帖子,点赞
发表于 2021-10-29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贴,知道了老师的不易,想要过理想生活还是要土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5-13 10:47 , Processed in 0.069362 second(s), 1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