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632|回复: 1

[高中语文] 第一篇作文,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4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小龙在市二中学的第一篇大作文,写一篇名著的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

        暑假里,我终于有时间通读了一遍著名的古典小说,《儒林外史》。这部由清朝文学巨匠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小说,辛辣诙谐,入木三分,每每在看似最不经意之间,毫不留情的揭露出人性的丑恶和黑暗;其诙谐,同时略带黑色幽默的笔法深深地吸引着我,令我有所感悟。
        《儒林外史》最脍炙人口的篇章是范进中举,也是我早就阅读过的一段。范进的人生大起大落,而科举制度则是促使他改变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读到这个人物的时候,总是心生怜悯,为他明明有文采,却一直不能考上而惋惜。后来范进终于考中了举人,人生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等级森严的体系中,成为了体面的“文曲星”。那些平时漠视他在贫穷中挣扎的人们,也纷纷攀龙附凤,谄媚奉承了起来。特别是毫无人生交集的张乡绅,居然送上了一座宅子,并“诚恳”的表示:“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情骨肉一般”。
        看到这里,感觉是不是“深刻的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暗”?,可惜恰恰相反的是,我感觉这分明是一篇励志的故事啊:一无所有的穷屌丝刻苦学习,终于通过学习考试出人头地,成为了人生赢家,从此过上了有车有房的幸福生活。
        直到我通读了一遍《儒林外史》,我的看法才发生了变化,才真正看到这“四书五经”下扭曲的人性。
        首先,在科举制度之下,活生生的人被打上了“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的标签,又进而被划分到等级森严的的社会阶级中。文中第二回,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村子里请周进老先生做私塾,新进学的梅玖毫不顾及周先生年龄要大得多,大大咧咧的“慢慢立起来和他相见”,并表示“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的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而周进则“再三谦让不肯僭梅玖作揖”。
        其次,正因为有了这种等级划分,考取功名的文人,自然要将这种划分神话,以彰显自己“天授神赋”,进而为自己的这个阶层垄断知识,垄断利益。比如,梅玖就表示,他考秀才那天,做梦做到一个太阳落到他身上,于是乎,他下笔有如神助。另一个王举人则更厉害,说考场中的文章,是鬼神附体,一挥而就的。正是用这种荒诞的神话,来给自己贴上神圣的光环,进而巩固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地位。
        最后,这些四书五经的东西,真的能被称为知识吗?这个在“国学”热广泛传播的当下,还真不好说。我只举一个小例子,大家自己品评一下:范进在中举之后,和别人闲聊,居然不知道苏轼,还以为是哪个当朝的秀才。知识体系狭窄到这种程度,除了四书五经,怕是什么书都不读了。
        在今天,我们重新拜读《儒林外史》,审视当今的社会,也会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今天的人们热衷于文凭、名校的崇拜,只为那个能将自己抬高地位的标签别在自己的脸上,而将更加重要的学识和品格放在一边,这不正是《儒林外史》所批判的“科举制度的黑暗”吗?

点评

写的入木三分,👍👍👍  发表于 2016-9-24 16:07

评分

参与人数 7金钱 +81 收起 理由
咖啡猫12 + 16 很给力!
petersong + 1 有才
素冰阿泽 + 4 赞一个!
kang113 + 4 很给力!
风萧萧 + 8 赞一个!
清雪 + 32 赞一个!
pcxiao + 1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9-24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龙能看到这个层面,也算是不错了。不过还只是看到表面而已,至少还没有捅破下去,没说到点子上,而且还是很局限。大家可以交流探讨。

点评

一捅破就会被和谐了,小龙童鞋清醒滴,点到为止吧,呵呵呵  发表于 2016-9-28 08: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5-12 14:50 , Processed in 0.03917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