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73|回复: 28

[小学其它] 闲聊,从幼儿到中学前的英语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是不请自来,想闲聊下幼儿-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码字码到哪里算哪里,毕竟码字不是强项。毕竟不是搞专业教育,如有错误请指正或一笑置之。我愿意和各位家长共享各种经验。

       题目有些宏大,简而言之,先聊学习的目的。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目标,但是学习是为了调高当前的英语水平,而不是倒退或停滞不前。
各种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提高,如何有效提高呢?这里可以引入效率这个概念,即在各种约束条件之下,以时间段英语水平的提高来衡量。如何衡量?考试。
聊了这么多,我扯了一通应试,三纸无驴嘛。不是,我们吹牛时会说三观不正,这里我想说,读书三观要正。说个段子,某君去北大,借问门卫,门卫三句话“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你干什么的?”哇塞,三句话直指哲学基本问题,绝对niubility! 套用一下吧,你的水平如何,你想达到什么水平,你想怎么做?
这个是普适的,任何人都适用。真正把考试还原,去除其附加的功利状态,是我的基本态度。如果考试过关,有些功利到手,那也不必推却。一句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先发,待码。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钱 +86 收起 理由
Qmafiona + 4 赞一个!
西瓜嘿嘿 + 32 快来更新阿
admin + 50 原创精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继续资料,张道真老先生的看法。我只是观点的搬运工。

张道真:提升英语水平正是时候
  说起张道真教授,学外语的人都不陌生,他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虽年届八旬,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却不逊色于唱着流行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年轻人——他要创办中美友谊大学,要创办北京外语培训学院,要着力改进中国的英语教材,立志苦干十年,提高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把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诗句赠他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暑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强化英语听说教程》,今年他还要在北京出版一条龙教材《实验室英语》。
  
  
  新学年开学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开考之际,笔者采访了张道真教授。
  
    1.参加英语考级不如参加英语比赛
  
    笔者:近两年,小学生参加英语考级的热潮有增无减,您作为英语教育专家,很想听听您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张道真:大概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吧,我很理解父母们的苦心。但我认为小学生英语考级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考级里面有假相,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多年来,大学里有四级英语考试,但有多少拿到4级证书的学生有4级英语水平呢?
  
    笔者:家长让孩子们考级,一方面是想提高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但更多的考虑是让孩子拿到考级证书后去上一个好的中学。
  
    张道真:以考级作为上好学校的筹码是一个误导。我希望家长和老师都不要把学生往考级方面引导。
  
    若真想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引导小学生多参加英语活动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尤其是英语比赛活动,比如班级比赛、校级比赛、区级比赛、市级比赛等等。参加英语考级不如多参加英语比赛,学校和教育机关应多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比赛活动。
  
    笔者:此种现象已存在了,应该如何管理呢?
  
    张道真:我是不先赞成小学生考级,但现实如此,死堵是无济于事的,要正确地疏导或引导。我想考级的证书肯定是教育部门颁发的,这说明教育部门已经默认了此现象,要么就公开明朗化,比如编著适合孩子的考级教材等等,要么就采取别的方法,比如规定好学校招生不得以英语考级证书作为条件等等。
  
    笔者:不过,小学生的英语教育确实很重要。
  
    张道真:是基础,很重要。多年前,我曾给李岚清副总理写信建议在小学二三年级开设英语,在人成长过程中的5~20岁之间是学语言的最好时段。
  
    笔者:您以前一直在大学任教,几乎很少关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
  
    张道真:是的。我1950年回国,次年开始编教材,但想的只是为大学生编教材,为大学生教课。当我意识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时,已年过花甲。我今年要出版一套一条龙教材《实验室英语》,这套教材共20册,小学8册,初中6册,高中6册。我这次要下十年苦功,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事业开个好头。
  
    2.外语教材要理顺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笔者:张教授,您的《实用英语语法》、《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电视英语》、《自学英语》、《英语听说》等多种英语类书广为人知。最近您又出版了《强化英语听说教程》,请问这部教材有何特点?与您以前出的教材有何不同?
  
    张道真:这套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强化英语听说能力。一是强调口语化,二是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三是面向现实,实用性强。相比而言,这套《强化英语听说教程》在听说方面较之其他教材更突出一些。
  
    笔者: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张道真: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给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语言的主要作用是交流,若没有交流能力,就达不到国际交流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学英语的人不下几千万,而学了能用的只有百分之几,说明大部分人没有学到能够使用的水平,十年苦功付诸东流。另一方面,任何语言的使用,听说的频率远高于读写的频率,听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孩的成长,早期几乎是在声音中度过的,在声音的反复刺激之后才开始发音学说话的。我把编写教材的侧重点放在听说方面,也是符合学语言的规律的。笔者:请您谈谈我国以前的外语教材。
  
    张道真:可以。我回国就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当时该校属外交部,培养的人才多数到外交部战线工作。我在编教材时就注意口语化。不过受时代的局限,当时教材中语法、阅读和写作的分量还是多一些。考试也是以读写为主。我认为外语教材要理顺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现在国家开始了口试,这非常好,也是我多年的愿望,同时也说明我编写的教材符合国家的要求和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时代的需要。笔者:您认为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
  
    张道真:一个人的成长受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很多。我觉得教材要大众化普通化,但一定要有水准,有分量。一部好教材会影响几代人。但好的教学方式更重要。应该说教材是根据教法编写的,有好教法又有好教材,就会给成长者的心灵播上幸福的种子。
  
    笔者:请您谈谈年轻时受外语教育的情况。
  
    张道真:我在重庆南开中学受的基础教育,当时的老师都是南开大学毕业的,英文好,很优秀,我在那里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在南开中学我还参加了一位美国老太太举办的《圣经》班,那位老人给我一部她从美国带来的英文词典,这部词典在当时中国很难买到。我学《圣经》不仅提高了英文水平,还受到《圣经》博爱思想的影响。
  
    后来我考上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外语教材和老师都是一流的。《大学英语》是范存忠教授编著的,他是外语系主任,留学哈佛,他的语感非常好,说得很亲切很好听,现在很难找到他那样高水平的英语老师。还有很多老师都对我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3.10多年的探索,成就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教法
  
    笔者:您在外语教学方法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多年前李岚清副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表扬了您对外语教育的贡献。请您谈谈您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情况。
  
    张道真:我从1972年开始教学方法试验的研究。教师们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有些中等学生,也有些差的学生。作为老师,要把好的学生教好,也要把差的学生教好,提升集体的整体水平,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
  
    70年代我教10个班200多学生,怎样把这200多学生教好,我是动了脑子的。我先把每个班的好学生挑出来组成一个快班,然后把10个班合并成5个普通班。普通班每周上2小时的课,快班每周上4小时的课。无论快班抑或普通班,我都让每个学生录音留下来给我听,我每天就如同批改作业一样听每个学生的录音,每个学生听几分钟,然后记下来给每一个指导意见。这样反复坚持下去,就有了很好的效果。不过这还是试验的初级阶段。
  
    笔者:那后来是如何深入下去的?
  
    张道真:传统的外语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只管在台上讲在黑板上写,老师讲了写了就完成任务了,学生收获多少就另当别论,结果出来的都是哑巴英语。我在大量的反复听学生录音的同时,给学生大量的“练”的机会。功夫是苦练出来的,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恐怕很难练出真功夫。
  
    我在让学生“练”的过程中强调了两点,一是强调背诵,背诵可以强化记忆,认真刻苦的背诵可以让大量的东西留在大脑里,时间长了就变成自己的了。我要求学生把课文、练习和问答都背得滚瓜烂熟,达到轻松复述的程度。二是强调量。教材再好其内容也是有限的,我经常加些教材以外的内容。比如我每天请一位外籍老师作报告,先让学生以听为主,然后把录音录像留下来,让学生课后反复模仿复述。我常常鼓励学生们见机会就说,大胆地说,反复地说,强迫他们说,有成就就肯定,有困难就帮助。
  
    我的好学生都是在我的教学方法中练出来的。我经十多年的探索,成就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后来借助语言实验室就更加完备了。
  
    笔者:请介绍一下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特色。
  
    张道真:语言实验室是高科技的产物。是“文革”之后从日本进口的。我多年来一直在语言实验室里上课。我的学生每周的英语课至少一半在语言实验室上,我深深体会到这种教学法的优越性。前面说的一条龙教材《实验室英语》也是为推广实验室教学法而编写的。具体说来,在语言实验室里相邻学生间有隔板,可同时讲话互不干扰。每人面前有一台录音机,可以把自己讲的话录下来。老师课后可以审听,打分。在语言实验室里,学生成了演员,在老师指挥下进行各种活动,一节课主要是练习:练复述,练回答,练对话,练翻译,练看图说话。天天苦练,必有成就。语言实验室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
  
    笔者:您的教材有了,教学方法也有了,您如何向社会推广,实现您提升国人英语水平的愿望?
  
    张道真:我想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学校里推广,让普通学校用上我的教材和方法,我为他们培养英语教师。这要花大力气。我准备学孔夫子周游列国宣传我的教材和教法,帮助老师学会使用“语言实验室”。二是创办张道真英语培训学院。在这方面我已经有成功的经验。我2000年在深圳创办了张道真培训学院,2003年又在山东创办了张道真培训学院,今年将在北京创办,还准备在上海、武汉等地创办张道真英语培训学院。
  
    我没有钱投资办培训学院也不从培训学院赚一分钱,我所办的培训学院都是一些热爱教育事业的朋友投的资。我只愿贡献我的教材、教法和经验。我今年80岁,想再奋斗10年,实现我提升国人英语水平的愿望。在“科教兴国”的大业中,外语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希望在辛勤园丁们的培植下,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外语人才和数以百万计真正掌握外语的科技人员,到那日中华民族腾飞的日子就不远了。
  
    4.他翻译了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
  
    笔者:我知道您的大名是读《包法利夫人》。您在这本名著之外,还翻译了哪些作品?
  
    张道真:我在上世纪60年代初翻译了《包法利夫人》,后来出版社认为我翻译得很不错,又让我翻译了《瘸腿魔鬼》,政府又让我翻译了《乡下佬》和《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三册)。
  
    笔者:《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品,您是从法文还是从英文翻译的?
  
    张道真:《包法利夫人》、《瘸腿魔鬼》以及《乡下佬》(波兰)都是从法文翻译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三册)是从英文翻译的。我在大学里学了两年法语,有点基础。后来到华盛顿大学留学时一位美术教师建议我一定到法国去感受法国的文化艺术并赠我500美金路费。在这位老师的鼓励支持下,我后来到巴黎大学读了8个月的比较文学,这样才把法语学成了。我很喜欢《包法利夫人》,回国时就把这本名著的法文版带回来了。
  
    笔者: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想学两种甚至更多的外语,您觉得有必要吗?
  
    张道真:我觉得学好中文和英语就可以了,够用了。但多学知识总归是好事,也是值得鼓励的,不过我觉得要想学第二种外语,一定把第一外语学好之后再去学,不然会混乱,两种语言都学不好。
  
    笔者:您有这么好的语言天赋,有没有想当作家的愿望?
  
    张道真:我认为天分重要,但勤奋更重要。我对语言的把握来自我勤奋的阅读。我10岁以前家里每天给我4个铜板吃早茶,我每天都要拿出一个铜板去租书看,那时我就读文学名著。10岁时父亲去世了,我生活困顿,就到图书馆借书读。初中毕业,因为没有钱,就考取花纱布公司当职员,但老师认为我这么做太可惜了,就资助我读高中。大学时期我就是靠稿费生活的,我业余时间到《妇女月刊》当了编辑记者。那时我常到上海去向曹禺、巴金、钱钟书、杨绛他们约稿,那时我很有当作家的愿望。在大学期间我编写了《德国抒情选》、《泰戈尔短篇小说选》、《中国现代诗歌选》。前一本出版了,后两本都丢失了。
  
    笔者:那非常可惜!
  
    张道真:真让我心痛可惜的是《世界文学巨匠》一书。那本书有30多万字,融进了我的文采和思想。那是我在哈佛大学留学期间写的。我在华盛顿大学毕业时正准备在那位美术老师的建议下去法国,可此时,我的范存忠老师来信让我去哈佛看他的同学。我到哈佛见到范的同学,他的这位同学就留我在哈佛念书,我没有钱,他就建议我读旁听生,于是我选择了比较文学专业。我每天旁听完课之后就一头钻进最好的图书馆里阅读。我在哈佛图书馆里阅读了当时已有的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每位大师读10本,我读得非常激动,在激动中,我想把那些大师们介绍到中国来,于是从人物和作品的介绍和评论着手写就了30多万字的《世界文学巨匠》一书。
  
    我把这部书稿带回中国,“文革”期间要向党交心,我便把这部书稿交给了那些没有文化的领导们。可领导们并不知道这部书稿对中国有什么意义,更不理解我著书的艰辛,就更不懂得珍惜和保护了。后来我去向他们寻问时,他们说没有了,当成大毒草烧掉了。我欲哭无泪,无奈中,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里,一路上沉思,觉得中国的落后总是可以寻到些缘由的。
  
    5.要创办中美友谊大学,做中美友谊的使者
  
    笔者:您退休后定居美国,在美国的生活是很安康幸福的,是什么情结又使您回到祖国?
  
    张道真:我在重庆南开中学时,学校请陈立夫给学生作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跟这个人对人类的贡献成正比。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我1986年退休,应深圳大学的邀请,我做了4年该校校长顾问。当时想,一息尚存就应为祖国做更多的事情。除了想创办外语培训学校,为外语的普及和提升做些贡献,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为中美关系的建设做些有益的事情,为中美架设一座友谊的桥梁。于是1991年赴美讲学定居。我在美国讲学期间,对西方的语言教育方法有很深的体验,结识了很多高层的朋友,也与世界多个国家教育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2000年回国开始创办张道真外语培训学院,做外语普及和提升的工作,接下来要创办中美友谊大学。
  
    笔者:创办一所大学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政府的支持、资金来源等等,请问现在准备情况如何?
  
    张道真:我已经向中国教育部请示了,教育部给我回信支持鼓励我创办中美友谊大学。我工作过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也对我表示支持。我最近准备给布什总统写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至于资金可以设董事会,融资投股,这不是难事。任何事情在发生创造中是最有意义的。想法和思想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笔者:您很令人尊敬令人敬佩。您准备把这所大学办成什么样的大学?换句话说您的定位在哪里?
  
    张道真:一切围绕中美友谊做文章,为了中美友谊的建设,为了中美友谊的发展。首先从语言交流开始,第一批学生从美国招生,学习汉语,一次开设英文、历史、文学、软件、生物、管理、中美关系等等专业。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优势,美国的科技、管理世界一流,把中美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互补互学,取长补短,让中美友谊源远流长。另外,我要把中美友谊大学办成一所开放式的大学。比如我们的课堂向北京市各大学校开放,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到中美友谊大学来听课。
  
    笔者:您的设想很好,祝您早日成功!
  
    张道真:我在办中美友谊大学的同时可以办中美友谊宾馆接待美国客人,办好中美友谊大学之后,可以创办中俄友谊大学、中非友谊大学、中法友谊大学、中德友谊大学……

点评

说的很有道理,1背诵2量上去  发表于 2015-12-4 13: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到原题,实际上在孩童时期,排除基因方面的因素,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其英语学习基础也是不同的。
打个比方,一个妈妈在怀孕期间报考TOEFL,或者GRE,显然少不了接触各种英语输入。这或者就是被动的胎教吧。显然,这个肚子里的孩子就比一般的孩子更早的接触到英语,这个孩子的英语基础也显然会更好。

我相信有这方面的数理统计,如果有数据支持,(抱歉,我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类似数据,有能力找到的同学也请帮我补上)这个推论才会存在的基础。如果假设成立,家长在怀孕之前或之后的大规模学习是自己孩子的学习基础。所以,学习这方面,某种程度上孩子应该是家长行为之果。

点评

我怀孕的时候还在考高级口译呢。。。算有点用吗?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6-1-5 15:5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孔夫子有句话叫有教无类,意思大致为因材施教。那么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正是由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
我闲扯这些是想说明每个人从娘胎出来,情况可能就是不一样的,包括先天与后天。那么,撇去个性问题,就剩下共性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也是串串门,活跃活跃气氛。

说个大家爱听的,某种程度上,学习数学可以帮助学习英语,这样就不煞风景了。以下为解释。

我们经常听到说,英语是听说领先读写,但是这个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却提及不多。

英文是以字母为拼音的语言,所以只要看到字母就可以读出来(phonological processing)。大部分情况下读英语时大部分体现为大脑左半部活跃,是一种对声音的回应。这就是听说领先读写的人类神经学基础。可为什么国内的英语教育会强调背默单词课文呢?下面会解释。

中文是图形意象的语言,涉及视觉空间的能力,由笔画形成,所以要先进行图形分析(visuospatial analysis),确定文字意义和读音。而后在大脑左部声音回应。处理图像是在大脑右部,而且读中文是大脑左右部同时活跃。在病理学上意义上,单独左半区或右半区失去语言活性都不会丧失中文能力。也就是说,因为大多数人的英语习得是二语习得,所以不知觉的把中文的声音图像双处理或图像处理去解决英文声音回应问题。某种程度上,汉语的图像处理导致中国人在早期数学教育上有一定优势,而这种处理能力到一定强度也是能掌握把握英语学习的。突出的例子是日本人,有些日本学者里面英语阅读非常强大,但口语就是一塌糊涂。日语和中文都是双区域处理,有一定的类比性。(口语有部分原因是日语在发音部位上有几个部位是不用的,所以日本人说英语好几个音发不出。)

逻辑上,如果大脑对英语没有建立声音活跃的话,建立图像活跃也可以做到二语习得。英国70年代有过类似实证研究。

有讨论就继续,无探讨就OVER了.




发表于 2015-11-2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英语资源(小说 非小说 )比中文资源丰富且质量高得多 从小获得英语能力 娃的眼界能开阔得多。培养能力宜从小开始 细水长流 需要家长的眼光和毅力。等高年级开始 可能要屈服于应试 以新概念为纲了。楼主的帖子偏重于理论 可能这里的家长兴趣不大。
发表于 2015-11-3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是学习学习,看了也不敢发言

点评

我就是闲聊,回复就是鼓励呀。  发表于 2015-11-30 20: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lues 发表于 2015-11-28 12:34
英语资源(小说 非小说 )比中文资源丰富且质量高得多 从小获得英语能力 娃的眼界能开阔得多。培养能力宜从 ...

英语资源丰富是一个结果,英语本身是国际语言。各种规则,标准的制定,学术研究,乃至各种it程序的编写,已经把英语定位了。聊天嘛,兴趣大小都再说了。
发表于 2015-11-3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上海-老刘 发表于 2015-11-30 20:09
英语资源丰富是一个结果,英语本身是国际语言。各种规则,标准的制定,学术研究,乃至各种it程序的编写, ...

家长的职责在于如何在非母语并且应试当道的形势下 让娃的英语做到接近母语同龄人的水准  听和读可以靠海量资料 说和写需要明师点拨 国内此类老师堪比国宝。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lues 发表于 2015-11-30 20:19
家长的职责在于如何在非母语并且应试当道的形势下 让娃的英语做到接近母语同龄人的水准  听和读可以靠海 ...

所言即是,你是很负责的家长。实际上家长在引路时就已经把自己对英语的理解转化到对孩子的教育(结果)上。接近母语同龄人已是很高的标准了。有好老师固然可喜,但学习之路漫长艰巨。一方面是意志力,而另一方面自学的能力将体现在终身。所以,我可能愿意去深入一些我过去不曾接触的东西。目的就是或多或少转化为孩子的自学能力,也就是有目的的主动的有效的持续的吸收。可能我的要求也提的太早了。
发表于 2015-11-30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上海-老刘 发表于 2015-11-30 20:58
所言即是,你是很负责的家长。实际上家长在引路时就已经把自己对英语的理解转化到对孩子的教育(结果)上 ...

对幼儿英语我仅处于刚开始摸索实践阶段 拿自己娃做实验。有机会交流阶段性成果。

点评

如此甚好,多交流。  发表于 2015-12-1 08: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多谢版主加分鼓励。

继续码字。

语言学演进大致有3个阶段。
历史语言学阶段,通过语言的变迁来推演民族历史。这个主要运用于历史研究。和英语学习关系不大。
结构主义,发源于法国,认为语言需要整体性考虑。语言作为主体涵盖人类生活方方面面,语义只是从属物。
语言通过语法结构具体演绎,注重分析语素。我以为可以描述为历史年鉴主义在语言学的再现。(个人看法而已)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阶段,将实证研究引入语言学,使语言学接近于自然科学。下面我照抄。
乔姆斯基认为,人脑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ity grammar),具体地讲,普遍语法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其他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的东西。通过语言习得机制假说和经验触发理论,乔姆斯基创造性地解释了人类如何习得母语的问题。
他认为,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是人脑由遗传得来的,是人脑具有的理解和创造句子的机制。此机制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一种物种属性。语言习得机制假说为儿童习得母语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提供了解释。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内容要相当丰富,否则儿童得语言能力就不会如此之强.但另一方面,这种内容也不能过于丰富,否则他们只能习得个别的语言。

不谦虚的总结一下,乔氏理论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语言或语言能力不是先天存在大脑,但学习语言的能力先天存在。是一种区别于动物而普遍存在人类世界的能力。由此,学习的能力才具有普遍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再说一下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这个就比较具体了。

最早是实物法,教师以具体实物教学,学apple放个苹果作为道具。这个好理解,大部分幼儿学习都有这个阶段。

第二是听说法,听说领先,后伴以单词,语法学习。最早大规模运用是二战后的美军,由于外语人才缺乏的一种速成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的背景是唱片,广播,电视已经存在,声音可以复制。

到70年代,出现语法教学法。强调语法的领先作用。这个和结构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结构主义本意是语言涵盖各个方面,以结构体现整体。但我以为为了强调整体性而忽视了语言的自我演进,白话就是等你总结出语法或语素,口语中有多了一堆看起来软七八糟的词汇或用法。再者是,通篇符合规则,就是逻辑教材,谈不上美这个概念的。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的题目是幼儿到中学前,那么我先粗略分个母语学习界限。
胎教阶段,6个月前阶段,7个月-3岁,4-11岁阶段。划分依据是根据大脑发育阶段而定的,以下为平均值,正常人大脑为1500克,新生儿390克,6个月达到700克,3岁是1200克,到11岁大致是1350克。以大脑生长速度而言,胚胎期间最为迅速,以后递减。按乔氏的理论,语言能力先天存在,那么构成先天条件的胚胎阶段又是其能力的物质准备阶段。
新生儿至6月龄是语素敏感期,可以分辨不同语言,以后逐期递减。
6月后-3岁是一般的开口期,获得交流能力,期间伴随直立行走。
4岁-11岁,脑功能完备期。

以上是大脑对单一母语的学习期间划分,双语则不然。如果在胎教阶段双语输入,大脑还是会接受一种语言为母语,然后某种转换。换句话说,第二语言可能永远无法达到第一语言的高度。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到现实,中国人在中国学习英语,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基本上是中文母语,英文第二语言。哪怕你是胎教阶段双语输入,或者只是英文输入,在6个月之前阶段,幼儿会辨别周围语素,自动皈依一种语言系统。但是输入界限不明显的话,会有问题。打比方,爸爸妈妈都说中文和英语,就是一种界限不明显。爸爸说一种语言,妈妈又说一种语言,幼儿就比较容易适应。不适应的结果可能会是开口延迟,甚至是内心性自闭症。我家孩子就是开口延迟,所以有些感触吧。有案例说内心性自闭症是可以自愈的,条件是一段时间接触一种语言。所以说,胎教前父母双方多做准备多了解是没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7月-3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是最佳期。幼儿在开口获得交流能力同时学习直立行走,而且可以分辨母语和二语。实证研究成人的二语习得(声音部分)脑部反应大多数是母语与二语在大脑左半球的不同部位响应,但研究儿童双语输入案例会发现两个区域离的很近,甚至有重叠现象。持续若干年的学习,重叠区域会扩大。而且发现胎教或6月龄前的所具有的语言能力,一旦没有交流的环境去交流,其语言功能会丧失。我的表述可能略显简单,但实际就是这回事情,用进废退。
发表于 2015-12-4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上海-老刘 发表于 2015-11-30 20:09
英语资源丰富是一个结果,英语本身是国际语言。各种规则,标准的制定,学术研究,乃至各种it程序的编写, ...

赞同,工作之后才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先不提交流的重要性,就说查资料吧,用英语能查到很多不同的有效资料,用中文搜,都是抄来抄去,没意思~~~重要标准,论文都是英文的,所以一定要学好英文啊~~~
发表于 2015-12-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好贴!好贴!
发表于 2015-12-2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大概是专家论坛了,所以看起来比较晕。
发表于 2015-12-25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啊,太深奥了,只能默默的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专业啊!Why和What都讲了不少了,可是我还是不太想得清楚How
发表于 2016-1-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确实看的头晕,好学术性啊。。。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13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我等LZ更新呢。。。。怎么还没说到6岁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不住各位,当时挖了个坑,后来有事给耽误了,主要还是数据不宜得。一年下来有些当时的想法也要修正。有可能的话,我会续完。
发表于 2017-5-25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等楼主来更新~
发表于 2017-10-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先做个记号,回头再来看。
发表于 2018-3-2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偶尔闲逛至此,没想到距与刘兄讨论儿童英语启蒙一晃已有近两年半。与你分享下这期间和女儿一起学习的体会。我在女儿快四岁的时候开始陪她学习。第一阶段 四岁到四岁半:给她观看一些简单的教学片<hello teddy>等 并让其模仿跟读。一段时间后让她跟读<海尼曼>等初级教材。感受:儿童在新接触一门语言时,听是最好的输入方法。在大量听力输入后,娃在平时会蹦跶一些单词句子。如此循序渐进,不会让娃有太多挫折感和抵触情绪,才能持续学习下去。第二阶段四岁半到五岁半:娃会跟读一些基础单词和句型后,在外报了一个机构学习了一年。感受:机构的教材编写得不错,有歌曲,有故事,有视频,很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缺点是进度较慢,6本绘本学两个半月,另外一个班级学生较多,每次获得的练习机会有限。在机构泡了十个月后,感觉学习强度太低,经朋友推荐,在网络上找到一个朗读绘本的课程,优点是进度快,三四天要读熟一本绘本,可以给娃一定的压力。另外绘本难度由富有经验的老师挑选,由浅入深,节约了家长不少时间。现在娃已经养成了朗读习惯,处于积累词汇量,训练发音的阶段,这一阶段预计要进行很多年。
总结一下:1 娃的英语启蒙需要家长付出很多,每天半小时的坚持必不可少。2 真正下定决心要让娃学好英语的家长,最好自学一下英语的发音技巧,然后教给娃。不然靠娃自己听自己读,很多细节都无法学会,读出的感觉与母语娃天壤之别。发音不好,又影响到听力,导致语速稍快的音频娃不容易听懂。
暂时想到这些,有机会再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lues 发表于 2018-3-29 14:09
偶尔闲逛至此,没想到距与刘兄讨论儿童英语启蒙一晃已有近两年半。与你分享下这期间和女儿一起学习的体会。 ...

我回复下吧。
1)的确机构教的慢,但语言是一种交流技能。在家模仿的再好,不去与老外交流的话,就达不到心理的意识反映,那语言是会很机械的。现在有网络教学,一对一那种,只适合基本功打好的同学。如果在入门阶段,比如幼儿园阶段,2-3年的现场教学是很重要的。无法替代。                                                                     
2)语言的早期启蒙,的确是越早越好。以我家孩子为例,在怀孕阶段,妈妈的本职工作就是翻译,她当时翻译改写很多的类似路透,彭博之类新闻稿件。所以,孩子的语感非常好,新概念1-2的音频,大概听个半年就全会背了。当时还是一年级。
3)不同的侧重点,效果非常不一样。我们是以听说为主的,如果有失误的话,就是早期绘本看得不够。所以阅读体验一般。当然这也和个性相关,我家是活泼型,她就喜欢视频,迪斯尼的动画,哈利波特的电影也好,反复看。
4)语言其实在英语有一定基础之后,比如5000个单词。有条件要开始学习法文或者拉丁文,这样可以使词汇直接跨越1万。如果将来走学术道路,这两门语言必不可少。
5)适当的背诵演讲。最先以大自然在说话为入门吧,进而葛底斯堡,进而独立宣言。练习胸腹发音。我大致认为这样是比较完美的。
发表于 2018-4-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感谢刘兄回复。
    两年前不知深浅,妄言将娃英语水平提高到接近母语同龄人的程度。现在了解下来,母语娃中的优秀者,阅读量是惊人的。国产娃在入小学后每天能有固定时间阅读原版书吗,我不敢太乐观。那么在学龄前在不忽视母语阅读的情况下尽可能修炼原版阅读能力,成了我的主要目标。如同游戏中分配技能点数的一样,我将娃的全部英语时间分配在阅读,朗读之中。这可能是缺乏口语训练环境的大部分国产娃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学习模式。毕竟以后学习工作中,阅读写作能力不会像口语那样,通过突击短时间能有质的飞跃。
      一切都在摸索中,待入学后再和刘兄交流。
      另 再次感谢刘兄提供的训练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4-30 00:16 , Processed in 0.10316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