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3130|回复: 69

[初中数学] 学“奥数”究竟为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8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过去为了小升初学奥数,为了高考自招的红利学奥数,不管奥数教育争议有多大,很多小孩子流着泪也是去学的;这有“目的”合理性。现在,小升初摇号,高考自招取消,但感觉论坛上的“奥数”话题仍然不少。让人怀疑,到底是孩子需要奥数,还是家长需要奥数,或者是培训机构需要奥数?近日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对奥数教育的功效给出了自己的独家观察。节选一部分给大家参考,各抒己见。节选如下:
“17名清北学生的启示

奥数轰轰烈烈这么多年,查遍知网(哈:就是翟天临不知道的那个“知网”),竟然找不到一篇像样点的对奥数教育的功效进行科学评估的论文。我的女儿2012年小升初,2019年高考。2012年,上海最富盛名的中环杯数学竞赛尚在鼎盛时期,当年的获奖名单(第十二届中环杯五年级获奖名单),如今还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搜到:五年级共有468人获奖。2019年高考,上海某著名高中,当年有17名同学考入了清华北大;清华还给该校发来了贺信。该校的公众号上,也刊登了这17名同学的名单。这给我提供了一个视角,来观察一下奥数在小升初阶段的选拔功能到底如何。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这17名顶级同学竟然无一人在第十二届中环杯五年级获奖名单中出现!

以当年竞赛之热和小升初的需求,我不相信这么多孩子当年不学奥数,不参加比赛。我接着又查到了2019年上海高考状元孙同学,出现在了榜单的三等奖中。网上也找到了记者对孙同学爸爸的采访,孙爸爸的说法是“小学浅奥”。我继而又发现17名同学中,有人出现在2011年中环杯四年级的获奖名单中。至此,我感觉我的猜测可能是对的,也就是这17名同学大概率小学是学过奥数的,也参加了比赛,只是未能获奖。17名同学样本太小,不能证明什么;但17人竟然全部在榜单之外,我想大家也该明白一些了吧:奥数在小升初阶段作为选拔工具的精准度远非大家想象的那样!拼命地去奥绝非明智之举。以“小升初”拼证书主导的奥数学习,苦不堪言,效果也不佳!如果不能学会思维方法,只是记忆了解题套路,这样,即使获奖,进入初中,高中之后,也会泯然于众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0-6-28 10: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值得深思啊…………
发表于 2020-6-28 10: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正常,2012年的环题能考察出啥。。。弄看看叹为观止的后面。。。
发表于 2020-6-2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为了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维护社会稳定,国民安居乐业。
发表于 2020-6-28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嗯。。。。我跟着的上海财大数学教授是这样说的,奥数是另一种思路,有条件的话让孩子学习下吧。
发表于 2020-6-28 11: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什么是浅奥呢?谁会说自己是深奥
发表于 2020-6-28 11: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曾经是为了选拔人才,现在99%的目的是为了好的初中
发表于 2020-6-28 11: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柏庭,2012年中环杯二等奖,后来的imo金牌得主。清华大学。
发表于 2020-6-28 11: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老公的亲侄女今年在北京初三,从二年级开始奥,拿了无数国内和亚洲奥数奖项,五年级被人大附中早培班提前录取。进去以后发现,一届有两个早培班,她属于中等偏下。而所有的孩子都拿过奥数的金牌。而以往人大附中早培班孩子们高三的结局,都是几乎不用高考或者走个过场的。大部分孩子会被国外顶尖高校奖学金挖走,剩下的北大清华定走,最次的也就中国人民大学了。所以说,结论是:真正的奥数大牛是不会去裸考的。你要在考进北大清华的这些人里去找奥数大牛,也是找不到的。最多只能是些小牛或者接触过奥数的孩子。所以,我们孩子都不是大牛,奥数可以试试,读到哪里算哪里,但也不用安全排斥它
发表于 2020-6-2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你应该去统计这468人的出路。才能说得出奥数得奖的意义。

点评

附议。  发表于 2020-10-30 21:14
正解  发表于 2020-6-28 16:36
发表于 2020-6-2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觉得奥数是培养一种孩子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学习习惯吧,各位量力而为,适当学学,也未尝不可啊,而且也会对校内学习有促进作用。
发表于 2020-6-28 11: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去年复交综评录取的学生很多能找到奥数得奖选手,还有很多在一个叫什么白猫杯的比赛获奖名单上。
发表于 2020-6-28 11: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记得以前某岛统计过,小学奥数获奖的,初中后差不多一半先泯灭了
发表于 2020-6-28 11: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有点意思,是拔苗助长了吗
发表于 2020-6-28 11: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nakebb999 发表于 2020-06-28 11:27
记得以前某岛统计过,小学奥数获奖的,初中后差不多一半先泯灭了

请问某岛是…
发表于 2020-6-28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nakebb999 发表于 2020-6-28 11:27
记得以前某岛统计过,小学奥数获奖的,初中后差不多一半先泯灭了

还能找到原文吗?我很想知道,泯灭是什么概念。
发表于 2020-6-28 11: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沪上知名小奥组织…
发表于 2020-6-28 11: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现在都没小奥杯赛了还说这个干嘛………
发表于 2020-6-28 12:0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另外,今年上中数学班(这个班大部分人都是北清复交),基本上都是小奥杯赛有奖的
发表于 2020-6-28 12: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可能没原文,大概两三年前哪里看到的这么一说,话说当年奥数正火,每年都有琅琊榜,算下来几大杯赛能获奖的也就一两千人,那真都是众人口中的“牛蛙”了,然后就是有追踪过初中之后的表现,可能参看初中竞赛或是各种排名吧,有一半人没出色表现了

点评

初中的大同杯数学和物理,每届每科获奖人数只有120人左右。并不是小学的奥牛到了初中不牛了,而是初中获奖名额太少了。  发表于 2020-6-28 16:39
发表于 2020-6-28 12: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S.HOO 发表于 2020-06-28 11:40
还能找到原文吗?我很想知道,泯灭是什么概念。

回复见上面,刚才没回上
发表于 2020-6-28 12: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三等奖不好说,一二等奖的,大多大学出路是相当好的。
发表于 2020-6-28 12: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奥数真的是有意义的 奥数的意义不是为了记住套路做题正确 而是为了拓展思维 激发兴趣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但是不能因为这个抹灭了奥数的意义 数学手机很有意思的学科 奥数真的学的好的 思路一定有过人之处 哪怕没有考上清华 也不会泯然众人的
发表于 2020-6-28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贝贝熊的爸爸 于 2020-6-28 12:17 编辑

不能以这17人作为唯一的论据,而是应该以入围的那几百人的统计才更有说服力。
奥数有一定的作用,否则以前的初中也不会这么看中奥数了,但是由于以前大家都知道奥数的重要,导致很多人玩题海战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拼熟练度了,奥数的过滤作用就被减弱了。(所以也曾经有人出题的时候绞尽脑汁搞原创题)
发表于 2020-6-28 12:1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学奥不是真的奥。这个几十年前我外公都看出来了。都是教一些鸡贼讨论题目。这里说一下我外公是复旦的数学系老师
发表于 2020-6-28 12:2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nakebb999 发表于 2020-06-28 11:27
记得以前某岛统计过,小学奥数获奖的,初中后差不多一半先泯灭了

某小学五年级竞赛班(中心小学通过考试从二十几所小学选上去的,那还是真正的没经过培训选上去的,选上去培训了一年去比赛)。拿奖的初中全军覆灭,没拿奖的还好,最好的不是竞赛班出来的。
发表于 2020-6-28 12: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nakebb999 发表于 2020-06-28 12:01
可能没原文,大概两三年前哪里看到的这么一说,话说当年奥数正火,每年都有琅琊榜,算下来几大杯赛能获奖的也就一两千人,那真都是众人口中的“牛蛙”了,然后就是有追踪过初中之后的表现,可能参看初中竞赛或是各种排名吧,有一半人没出色表现了

是这篇吗?

https://mp.weixin.qq.com/s/wOXf5WTxLeJ64m-_BsQqbA
长风破浪,青春起航——2018新一届“H8”启航啦!
发表于 2020-6-28 13: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都是牛娃。
发表于 2020-6-28 13: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7个清北应该是JF吧,竞赛能走下去的没人会去JF的。(JF是很好的学校,没有丝毫不敬,只是陈述事实)

点评

正解  发表于 2020-6-28 16:41
发表于 2020-6-28 14: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你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高考数学,高考数学都考些无聊的题,真正数学研究的看不上这些东西
发表于 2020-6-28 14:2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7人做数据回测远远不够
把11年底的小学五年级竞赛获奖名单跟19年综评(复交大概1000多人)+清北名单做一下对照,再看看重合率。
发表于 2020-6-28 14: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许一溪 发表于 2020-06-28 11:27
去年复交综评录取的学生很多能找到奥数得奖选手,还有很多在一个叫什么白猫杯的比赛获奖名单上。

白猫杯我记得我中学时也有,是化学竞赛
发表于 2020-6-28 14:4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结论是,小学更应该投入中英文?
发表于 2020-6-28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家一个亲戚数学专业博士,他说奥数对普娃的作用就是开眼界,拓宽思维。
发表于 2020-6-28 15: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有条件的可以学一下
发表于 2020-6-28 16: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因果关系搞反了:小奥好说明比较聪明,并不是读了小奥而变聪明,小奥内容和中考高考没有半毛钱关系。

小奥以前是升学敲门砖,现在除了三公升学用,其他学校不用测智商,所以屁用都没有

点评

前一句有点道理。后一句大错特错!SBL、YAL、GZL等等,沪上排名前十的公办初中一直以来都暗戳戳的以“人户分离”在全市招牛娃,也最主要就看小奥;虽然摇号了,小奥特别好的还是可以进顶级民办,不细说懂的自然懂。  发表于 2020-6-29 09:04
发表于 2020-6-28 16: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可能不知道历年的奥数比赛是看四年级的为主,牛娃们在五上的寒假已经基本确定方向,五年级奥数很多不参加了,在准备初中的数学了。
发表于 2020-6-28 17: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觉得吧,批判奥数可以,但是这篇文章的逻辑感人
发表于 2020-6-28 18: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中环1,2等奖还是牛掰的,不是阿猫阿狗都能拿的……
发表于 2020-6-28 19: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tt77 发表于 2020-06-28 16:20
楼主可能不知道历年的奥数比赛是看四年级的为主,牛娃们在五上的寒假已经基本确定方向,五年级奥数很多不参加了,在准备初中的数学了。

四年级权重更高一点。所以,应该看他们四五年级时候的获奖名单
发表于 2020-6-28 20: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应该看看2011年,甚至2010年中环杯5年级比赛里面有没有这17个人的名字。
发表于 2020-6-2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都不知还在抗争啥
发表于 2020-6-28 22: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么理解吧,大家都是普通的乒乓球学习者,必须学的那种,不管你喜不喜欢。
这里可以分类了,喜欢打球的和不喜欢打球的,兴趣差异。有运动天赋的,没有天赋的;勤快练习的,还有懒的。
最终夺冠的是,有天赋,有兴趣,苦练习的。仅此而已。
普通乒乓球爱好者看看奥运决赛,浅奧一下别人的高难动作也是可以的,不管是不是学的来,都没有坏处。
没有兴趣,没有天赋,偷懒的,就没有必要学奥运动高难作了
发表于 2020-6-28 22:5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若干年前,我们小学奥的10几个人后来印象中出路大多不错,也有部分可能一般。初中奥数得奖的,后来出路都很好。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小学就奥的。
发表于 2020-6-29 00: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哎呀,非要一个结果干啥啊……不要太功利啊,大学读的好也不见得出路就好。还是看个人
发表于 2020-6-29 07: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持之以恒,才是最重要的。
发表于 2020-6-29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12年的时候小奥绝对不是全民奥。所以牛蛙家浅奥正常,说不定人家家庭意识不领先,没奥也正常。这种基数不一样的类比,本身偏差就无限大。
发表于 2020-6-29 08: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篇文章和身边的例子严重不符,印象里初高中奥数牛娃大多小学就拔尖的,而初高中得奖的基本都211985了。

怀疑作者根本没有去查名单,只是为了贩卖自己的观点编造的论据

点评

一针见血!  发表于 2020-6-29 09:0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16: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孟乐 发表于 2020-06-29 08:53
这篇文章和身边的例子严重不符,印象里初高中奥数牛娃大多小学就拔尖的,而初高中得奖的基本都211985了。

怀疑作者根本没有去查名单,只是为了贩卖自己的观点编造的论据

您一开口就是“印象里”,人家拿出具体数据了,您倒表示“怀疑”?!互联网时代,对文中的数据验证一下,不难,也不费时间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16:4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kelly75252003 发表于 2020-06-28 11:16
老公的亲侄女今年在北京初三,从二年级开始奥,拿了无数国内和亚洲奥数奖项,五年级被人大附中早培班提前录取。进去以后发现,一届有两个早培班,她属于中等偏下。而所有的孩子都拿过奥数的金牌。而以往人大附中早培班孩子们高三的结局,都是几乎不用高考或者走个过场的。大部分孩子会被国外顶尖高校奖学金挖走,剩下的北大清华定走,最次的也就中国人民大学了。所以说,结论是:真正的奥数大牛是不会去裸考的。你要在考进北大清华的这些人里去找奥数大牛,也是找不到的。最多只能是些小牛或者接触过奥数的孩子。所以,我们孩子都不是大牛,奥数可以试试,读到哪里算哪里,但也不用安全排斥它

别的不了解,北京太远了。但有一点我同意:“真正的奥数大牛是不会去裸考的”,即使今年自主招生取消了,进国集的那些大牛也不需要裸考的。只是好像去年进国集的上海学生只有六人吧?!但看论坛讨论奥数的热度,感觉仅仅上海组织起几十个国家集训队都绰绰有余吧?!看看国乒选手的比赛可以,业余爱好健健身也可以,如果挥两下拍子就想到为国争光了,是不是想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2 15:38 , Processed in 0.09056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