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4-11-3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11:24
对于公正性,是一项比赛生存的基础,如果想搞好一项比赛,那必定要保证有一定的公正性,中环去年也确实做 ...


如果再探讨深一点,我完全不同意你三等奖里没有几个数学爱好者这种说法。四大杯有奖的全市大约1000人出头,有四大杯双市奖的,全市不超过600。我告诉你30年前我们学奥数那会儿,那会儿完全没有家长的督促,完全自觉自愿,上海市青少年数学爱好者协会的大课是开在大世界的,当时参加的人一个礼堂坐满还有人站着,目测1000人应该有。当时自觉自愿,就有1000人,学生的人数还比现在少。我就不明白,现在怎么就不能有1000名数学爱好者?三等奖的怎么就对数学没兴趣?

相反看看走美杯的成绩,我们比帝都领先多少?难道帝都的孩子智商不如魔都,帝都孩子比魔都孩子更不爱数学?显然不是,就算有差距,也没那么大差距。究其原因,帝都小学六年制,四年级孩子未必发力。魔都五年制 ,四年级必须发力。——发力,就是超前,所以帝都的难题,在魔都就成了白米饭,帝都的四年级水平,成了魔都三年级水平。

几年过后,真到IMO的时候,人大附中真比上中差很多吗?

我们走美的成绩有多少是虚胖?这些都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
发表于 2014-11-30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yatt1972 发表于 2014-11-30 13:10
如果再探讨深一点,我完全不同意你三等奖里没有几个数学爱好者这种说法。四大杯有奖的全市大约1000人出 ...

对于你所提出的建议,基本代表了很大一批家长的心愿,这方面我也会仔细考虑的。不过,新颖的题目往往伴随着学生做题的不给力,所以这一般也是一个矛盾,这个度的掌握往往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中环决赛卷的数量比别的杯赛要多出很多,这个工程之复杂我也只能深吸几口气

至于现在的上中,基本就是中国数学的霸主地位,整个中国都在感叹上中整体实力之可怕。不过接下来的几年,华二可能会冒头,这个对上海数学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否则一家独大就没有太大的挑战可言了
发表于 2014-11-3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10:03
兴趣性:在中环参赛选手中有多少是热爱数学的孩子?
功利性:“为初中选拔出数学有特长的学生”,为哪 ...


说实话,一些奥赛的初衷可能真的只是为全市前200名甚至前100名设计的(亚太的200个获奖名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华育的7、8班,市北的5、6班以及兰生理科班等少数人。但是现在事实是因为小升初统考的取消以及初中择生源的时候的不敢公开等问题(像地下党一样),奥赛的目前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只对前200或者前100起作用--中环区奖还是有一定含金量的(没有含金量也不会出乐在四季的那个丑剧,让我对乐老太的看法完全颠覆,几年前我曾经很看好他们家机构,随着名师流失以及这个丑闻,实在是令我无话可说)。按照5000人初赛20%还是1000人呢。
至于中环选手中所谓热爱数学的孩子,我想肯定是少数之少数,哪怕在部分三等奖甚至1、2等奖中(就像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真的多么热爱学习),不过少数之少数不代表可能真的是区区100人(这个就有点像hyatt1972说的了),我曾经随机问过一些小朋友(跟我儿子差不多的小朋友,属于不是奥赛尖子,但是对奥数有点入门的这种),我说假设小升初不考奥数你们还学吗?他们大部分会说继续学,但是变成上1个班,因为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就像下围棋2、3段之后的小朋友,3段就算是真的入门了,懂棋理了,不一定舍得花时间做死活题,投入准职业化运动中去--类似于以奥数为主食的小朋友,但是稍微上上课,找对手切磋一下包括上网下围棋还是挺乐意的--相当于我儿子这种希望拿奥数做辅食甚至点心的小朋友)。
所以最后说,随着市场的细分,如果市场其实需要的是那种针对500-1000人的比赛,而你的比赛真的只能适合针对100-200人的,那么就一定会有那种兼顾200人和1000人的比赛脱颖而出
发表于 2014-11-3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4-11-30 21:27
说实话,一些奥赛的初衷可能真的只是为全市前200名甚至前100名设计的(亚太的200个获奖名单还是有一定 ...


帆爸,即使退一步就按200人的标准,如果按照去年中环一等奖到三等奖这么狭窄的分数线,其代表性可能也是不足的,我觉得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更看重亚太名次的原因。
发表于 2014-11-30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1-30 18:38
对于你所提出的建议,基本代表了很大一批家长的心愿,这方面我也会仔细考虑的。不过,新颖的题目往往伴随 ...

上边有个家长说到了,题尽量简洁的问题。我也是赞成的。好题就是有几个基础模块,中间需要转2~3个弯,这就是难题了。不能一个题,需要费很长时间去理解题意,好题就是题目本身很简洁。如四色,费马那样简洁又不失难度。

上半年中环,有一题堆木块的,理解起来,做起来都太复杂,我这道题反正是没做对,如果把这题换成一题中高等难度的题,也是更好。
发表于 2014-11-3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peter666 发表于 2014-11-30 22:13
帆爸,即使退一步就按200人的标准,如果按照去年中环一等奖到三等奖这么狭窄的分数线,其代表性可能也 ...


是的,我的个人意思是所谓区分度不仅仅看某题(比如亚太的某题全市就1人做出来),而是看整体分数段的构成,从这个观点来看,小机灵虽然题目陈旧,丑闻也不少,但是这点小机灵一直是不错的(1、2、3等奖之间分数线一目了然)。
可惜没有人公布中环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亚太有,小机灵也勉强算有(学而思一直是小机灵大户,去年他们论坛公布的那个他们报名点所有人的分数,有一定代表性)。只是从123等奖的分数线来看,确实不如亚太和小机灵,和走美类似(指的是我们这一届的,比我们高一届的分数线我没研究)
btw,也许中环针对的甚至都不是200人,而是20人或者80人(类似于亚太的一二等奖)?
发表于 2014-11-3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qianfan 发表于 2014-11-30 21:27
说实话,一些奥赛的初衷可能真的只是为全市前200名甚至前100名设计的(亚太的200个获奖名单还是有一定 ...

老大这番话说的好。

其实,学问专研深了,往往就忽略经营,这还是二种思维模式。
科学家做生意破产关门,马云们做生意阿里巴巴。

从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上啥值钱?标准!只要想想著名企业为了通过某些标准要花多少钱多少精力就能明白了,几道有点创意的奥数难题能比得上吗?

名校忽悠你们往创意方向走,往高大上不食人间烟火走,明摆着就是他吃排骨你们喝汤,小五班多来钱啊!
就算能把中环杯弄成国内最难最有创意的,不还是只能依靠少数顶尖牛蛙和名校撑着才行?一旦顶牛名校变心,所有的一切竹篮打水一场空,把一个杯赛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么危险拿捏不准的因素上,就好比企业只靠几个客户一样,关门打烊的可能性太大了。
就定位在专为100个人设计的数学竞赛,怎么弄钱嘛?那就只能靠要饭了,没有钱还想搞好杯赛?要不让疙瘩名校赞助点?

现在竞争方面,亚太也是有致命弱点的,既当裁判有当运动员。作为商业竞争绝对是个死穴,这种机会让学而思这类企业看到了,早就一刀刺过来了,但它也是机构,这个没法利用。

发表于 2014-11-3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20楼乒乓点评,中环预决赛我是做过一遍的,你这么说就是侮辱我智商,你无非想说你牛B,比机构牛B,比已故lMO张浩老师的教学体系牛X,比教过车晓东的余老师牛X,你也不用再扯什么,反正下个月就中环预赛,咱找个公证人,当场把D老师的题做一遍,我倒是想向你讨教如何不机构套路化做题。

帆爸可以做个见证。
发表于 2014-11-3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4-11-30 21:27
说实话,一些奥赛的初衷可能真的只是为全市前200名甚至前100名设计的(亚太的200个获奖名单还是有一定 ...

“随着市场的细分,如果市场其实需要的是那种针对500-1000人的比赛,而你的比赛真的只能适合针对100-200人的,那么就一定会有那种兼顾200人和1000人的比赛脱颖而出”

问题在于谁的需求是奥赛真正的市场需求?500-1000人的需求不是想出名想成为主流的奥赛的真正的市场需求, 500-1000人不是走竞赛道路的主流,而他们的小升初目标不是通过奥赛来直接实现的,是要通过诸如小五,千人考,学校推优,神秘考等等途径来实现。两者兼顾做不好的话就是哪头都顾不了,那么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地为了这并不真实的市场需求来模糊自己的定位呢?
发表于 2014-11-3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yatt1972 发表于 2014-11-30 13:10
如果再探讨深一点,我完全不同意你三等奖里没有几个数学爱好者这种说法。四大杯有奖的全市大约1000人出 ...

和你和xfufu一样,我也曾是上海数学学会的会员,也曾拿过上海高中数学竞赛的奖,当年钻研奥数题目并体会其中的奥妙之处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高中时出自自觉对于数学的爱好能和现在小学的相比吗?现在的小学生又有几个能和我们当年那样碰到难题后,或自己钻研或和同好探讨的呢?又有几个小学生能像我们当年那样看到一本好的奥数教参爱不释手的?没有自觉的内在驱动力,又怎么称的上是数学爱好者?

如你以前所说,现在的小升初的形势,不得不逼着给孩子上难度刷题目,从而磨灭了大多数孩子对于奥数的兴趣。你是对奥数有了解的人,都不得不把培养孩子对于奥数的兴趣放一放,那么放眼全上海,你还能期望有多少孩子是真正的数学爱好者?100或者200,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数了。
发表于 2014-11-3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2:41
“随着市场的细分,如果市场其实需要的是那种针对500-1000人的比赛,而你的比赛真的只能适合针对100-200 ...

咱小升初是为了什么?最眼前的目标是不是初升高?

初升高里的数学有几种难度?从难到易,除去华育部分人玩上中高中难度,有新知杯难度,四校自招考(冬令营)难度(其中上中曾用过新知杯陈题做过自招考题),还有八大及准八大冬令营(自招考)难度,普通市重点高中自招考机考难度,模考难度,中考难度。且不说部分初中没有入学考试,有小五,有千人考的部分名校难度怎样?除了某育,某生的难度可以达到竞赛难度,其他名校大量招生是平行班,那么其理科班该怎么招,难道不需要考察竞赛成绩?

就凭高中入学考试那么多档次的数学,是否需要300~800水平的同学参与竞赛?
发表于 2014-11-3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ando_2007 发表于 2014-11-30 22:37
老大这番话说的好。

其实,学问专研深了,往往就忽略经营,这还是二种思维模式。

有一个你说的不对,专门针对100人设计的数学竞赛只要比赛出名后并非不赚钱,你可以看亚太的参赛人数并不少,而且四季的模式是非常聪明的商业模式,他并不需要在比赛上赚多少钱,但只要把比赛做出名了,那么他在与比赛相关的培训上就能够赚足钱了。以四季这样小的民营机构,其金牌班的号召力足可和学而思这样的上市机构的顶尖班级相比,论资源四季哪一点可以和学而思去竞争,不就是靠亚太杯的号召力吗?
发表于 2014-11-30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3:01
和你和xfufu一样,我也曾是上海数学学会的会员,也曾拿过上海高中数学竞赛的奖,当年钻研奥数题目并体会 ...

我一直在兴趣和难度中找平衡,在成熟度和好奇心中找平衡,想尽量少刷题,通过提高刷题效率来保留孩子的数学兴趣,同时保存一些学习潜力。从今年上半年,我在探索启发性,探索型教学,尽可能帮助孩子消化所学内容。

我并不想孩子一味刷题。100~200的数字过于悲观。我想通过探讨,把我们当年的钻研精神以身作则,传承下去,授之以渔。

对于某人某事,我们常常会从喜欢到不喜欢,再从不喜欢到喜欢,如果有第二阶段,我想保留第三阶段的可能性,因为从概率的角度理解,从本性的角度出发,现在喜欢数学的同学,不会比当初少。如果,这个群体中,有部分同学存在第二阶段,作为教育者,应该帮助他们走入第三阶段。
发表于 2014-11-3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bando_2007 于 2014-11-30 23:48 编辑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3:16
有一个你说的不对,专门针对100人设计的数学竞赛只要比赛出名后并非不赚钱,你可以看亚太的参赛人数并不 ...


难道中环杯组织者也想成为奥数培训机构,这前有四季后有更厉害的学而思,竞争行吗?

同级别的竞争,只要对手没给你机会,你是不会有机会取代前辈的。

就不能换个思路?人家搞培训,你搞奥数标准化公平化考试,上海市场不够大,以专业突出鲜明的优势在全国搞大啊。

发表于 2014-11-3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yatt1972 发表于 2014-11-30 23:26
我一直在兴趣和难度中找平衡,在成熟度和好奇心中找平衡,想尽量少刷题,通过提高刷题效率来保留孩子的数 ...

如果都像你所希望的那样对于孩子做好引导,那么这些孩子到高中时,一定会有比我们那时候更多的人喜爱上数学。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的小升初形势并不存在这样的气候,中环杯把七年级的勾股定理内容放到四年级里面考,你不教行吗?中小亚把六年级的奥赛内容放到五年级来考,你还不得抓出时间来教这部分内容?教授的内容的增加,难度的提高,必然就提高了孩子掌握这些内容的难度,压缩了对此感兴趣的孩子的人数。

对一件事,从不喜欢到喜欢很难,但从喜欢(或者没态度)到不喜欢很容易,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出现你所说的第二阶段,因为一旦出现第二阶段,很难再进入第三阶段。
发表于 2014-11-30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ando_2007 发表于 2014-11-30 23:41
难道中环杯组织者也想成为奥数培训机构,这前有四季后有更厉害的学而思,竞争行吗?

我只是讲四季的商业模式很聪明,但中环现在求变,目的只是想搞出一个专业意义上的好比赛,还是背后有什么商业利益的诉求,我不知道。当然以中环组委会自办培训班的角度来看,最起码办赛目的上就很难讲自己是那么纯粹了。
发表于 2014-11-30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3:16
有一个你说的不对,专门针对100人设计的数学竞赛只要比赛出名后并非不赚钱,你可以看亚太的参赛人数并不 ...

通过这几年的奥数陪读,我对四季和XES的学习方法上的理解完全倒过来,原以为学而思有陪读,家长可以帮忙,四季无法陪读,因此家长帮不上忙。实际正相反,XES学习,回家作业少,不容易发现问题,家长纵有能耐也帮不上。四季金牌,不是难度跟不上就是进度跟不上,天赋不是很好的,进度跟不上,会导致基本模块都无法完成,难度跟不上,三个弯转不出来,也无法解题。这时候家长助力就很重要,四季的体系只能面向全班,对某个个体无法面面俱到,但四季的体系在日常教学中,是很容暴露孩子的弱点,问题,家长回家必须及时抓好这些问题,否则就很容易跟不上。一一家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提高。
发表于 2014-11-3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3:48
我只是讲四季的商业模式很聪明,但中环现在求变,目的只是想搞出一个专业意义上的好比赛,还是背后有什么 ...

当然,我只是随便议论一下,中环组织老师只当是别人热心乱抛砖吧。
发表于 2014-12-1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3:43
如果都像你所希望的那样对于孩子做好引导,那么这些孩子到高中时,一定会有比我们那时候更多的人喜爱上数 ...


超纲这个问题也是目前争论的一个重点,如果仔细看考纲的话,会发现今年中环把原先不少6年级的知识还给了6年级(当然全部还比较困难,毕竟比例对于解行程问题以及几何面积相关的问题都是有帮助的)。以前初中的中环会延续小学的知识点,但是以后就不会了,会重新构建初中的知识体系(当然数论、组合之类的不在初中知识体系内,还是会沿用),代数、几何将绝不会超过上海初中教材顺序(比如7年级上现在学校内学到因式分解、分式,几何变换,那么初赛就绝不会考全等三角形)

至于勾股定理,这个只是我认为对于小学构建几何计算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线段不会算,单纯地谈论面积,这样的知识体系是不完备的,而且对于孩子系统地学习几何没啥好处
发表于 2014-12-1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3:48
我只是讲四季的商业模式很聪明,但中环现在求变,目的只是想搞出一个专业意义上的好比赛,还是背后有什么 ...

其实这个培训班的历史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当时上海的机构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实力与规模,很多家长不知道到哪里去培训比较靠谱,所以组委会办了一个这样的培训班。这几年,情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了,就我了解到的情况,组委会也在犹豫是否要继续办这样的班
发表于 2014-12-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06:28
超纲这个问题也是目前争论的一个重点,如果仔细看考纲的话,会发现今年中环把原先不少6年级的知识还给 ...

D老师,你勾股定理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何谓线段不会算,单纯谈论面积,知识体系就不完备。那么再深入问一句,不会二次方程的求解,勾股定理的知识体系是不是也不完备?是不是小学阶段也要上二次方程的求解?

所谓的知识体系,总是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又何必求全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要完整的呢?勾股定理放到七年级去学,对于孩子完全掌握线段和面积的求解有什么缺陷吗?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在四年级就会呢?
发表于 2014-12-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2-1 11:28
D老师,你勾股定理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何谓线段不会算,单纯谈论面积,知识体系就不完备。那么再深入问 ...


小学、初中、高中这本是一个数学体系,最近一些初中老师碰头的时候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小学奥数体系更好地为初中服务。同样的,我们还需要研究如何让初中奥数体系更好地为高中服务

别的模块暂时不提,就几何模块,现在小学数学体系的重点就是计算,而初中更多地是证明。几何计算中无外乎角度、线段、面积

对于角度的计算,小学中已经讲了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这些足够了。初中只需要补充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那么角度计算就过关了。

对于线段计算,这个基本就是勾股定理的天下了(当然也可以用面积反过来求高,只不过占的比例很小)。初中对于勾股定理的展开是非常广的,从基础应用到勾股定理逆定理,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面积到勾股定理与数论的结合。对于小学来说,只需要了解这个定理以及简单应用一下即可,真正的展开都在初中。这本身就符合学习的规律,就像你3年级学习加乘、4年级与5年级还是要学习一样,难度逐渐增大。这个内容的学习对于孩子初中的教学是有帮助的,而且无论其证明还是其应用都是数学中的经典,为什么不让孩子早点了解呢?

面积计算就不用展开了,整个小学的重头都在这里

现在的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之间有了太多的衔接问题,作为奥数老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整个体系,找到一条最适合孩子学习的道路。当然,这条道路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对于精英培训来说,有必要找到一条最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路

等大家到了初中,就会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学顺序不太相同(当然指一些好的私立学校),这其实也是一种尝试,大家都希望能找到这条路。当然,这条路的最终结果怎么样,还是需要时间的检验,至少这是不少初中老师对小奥所寄予的期望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乒呤乓啷气 + 8 数学本来就是一个体系,可以的话早学完早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2-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3:48
我只是讲四季的商业模式很聪明,但中环现在求变,目的只是想搞出一个专业意义上的好比赛,还是背后有什么 ...

中环组委会显然不是一个政府机构,要看盈利的。否则这么多成本怎么办?
如果真的有一天,变成小众比赛,是专门for100的人比赛,撑死了500人参加,那么这个比赛还能办得下去吗?
或者跟某些杯赛学习,直接卖证书?
据说今年小数报杯这个比赛菁英也不承办了,很快就会消失的。
当然,我们这里都有点咸吃萝卜淡操心,杯赛跟我们马上也没啥关系了。无论进入啥初中,奥数的权重肯定会降低的
发表于 2014-12-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样说还是走美比较合理,有难易区分度。
发表于 2014-12-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2-1 11:28
D老师,你勾股定理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何谓线段不会算,单纯谈论面积,知识体系就不完备。那么再深入问 ...

勾股定理我认为简单的,就是个知识点,比方,3,4,5;5,12,13等特殊三角形,可以四年级掌握。七年级应该是那个带余弦的公式吧?
发表于 2014-12-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佬论剑,小的门围观
发表于 2014-12-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比利时
坐看几位大侠华山论剑,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有奥数!
发表于 2014-12-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RAIN-YU 发表于 2014-12-1 13:21
这样说还是走美比较合理,有难易区分度。

走美才是烂,去年四年级一等奖人数比二等奖还多,你知道为啥吗?就是因为二等奖分数线哪怕下调2分,立马二等奖的人数翻了好几倍
发表于 2014-12-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yatt1972 发表于 2014-12-1 14:19
勾股定理我认为简单的,就是个知识点,比方,3,4,5;5,12,13等特殊三角形,可以四年级掌握。七年级应 ...


问题是在于,好多人都没想到勾股定理会在4年级出现,无论机构还是家长绝大多数都不会讲并且进行针对性训练。
当然,如果说杯赛组委会就是想打机构和家长一个出其不意,那么明年把微积分放到小学3年级杯赛上阿拉也认了--说实话,简单函数的求导并不比勾股定理更复杂(包括函数的单调、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发表于 2014-12-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1-30 23:01
和你和xfufu一样,我也曾是上海数学学会的会员,也曾拿过上海高中数学竞赛的奖,当年钻研奥数题目并体会 ...

和你经历一样;感受也一样;

最近工作忙的要死,忙的抓狂也就来qianfan很少;

中环的题目我早就评价过,也不想再喷。

中环的题目搞成现在这样,其实大家都懂。
发表于 2014-12-1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huanjin 发表于 2014-12-1 15:52
和你经历一样;感受也一样;

最近工作忙的要死,忙的抓狂也就来qianfan很少;

呵呵,我说怎么好久没来呢。
ok家的小升初成功了,竞赛方面无论如何会少很多,我们下学期一样,爱咋折腾吧
发表于 2014-12-1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4-12-1 15:36
问题是在于,好多人都没想到勾股定理会在4年级出现,无论机构还是家长绝大多数都不会讲并且进行针对性 ...


这是额考纲中应该把特殊三角形知识点摆进去,总共也就三个。
发表于 2014-12-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okschool 于 2014-12-1 20:51 编辑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12:39
小学、初中、高中这本是一个数学体系,最近一些初中老师碰头的时候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小学奥数体系更 ...


D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分成几次讲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一次讲怕学生比较难接受,所以将一个知识点展开成几个台阶,好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掌握。

但是勾股定理是这样吗?现在你希望小学四年级学生考的那些勾股定理的东西七年级的学生掌握起来困难了吗?有哪个知识点的台阶像你这样铺的,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学一下皮毛,然后等过了三年甚至四年再去学深入一些的内容?

69#和72#给的理由,很不充分,难道这就是当初您要将勾股定理放到四年级考纲的理由吗?
发表于 2014-12-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yatt1972 发表于 2014-12-1 14:19
勾股定理我认为简单的,就是个知识点,比方,3,4,5;5,12,13等特殊三角形,可以四年级掌握。七年级应 ...

七年级学勾股定理时(其实奥参一般都是放在八年级,不过上海学的早,一般七年级就学了),三角函数还没有开始学,这时候勾股定理主要涉及几何的证明,以及与因式分解,二次方程等相结合的代数证明或者求解。
发表于 2014-12-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okschool 于 2014-12-1 21:32 编辑
chuanjin 发表于 2014-12-1 15:52
和你经历一样;感受也一样;

最近工作忙的要死,忙的抓狂也就来qianfan很少;


D老师愿意来谈我也就谈谈看法,虽然对他的态度不是很客气,但对他还是留有一份感谢,能来这里听听大家的意见已是不易。

我家早就小升初了,谈这些杯赛没啥功利心。如果作为一个纯粹的数学比赛,参加的都只是数学爱好者,那么上难度求创新我一点意见也没有,反正搞的太难别人不来参加就是了。但作为一个参赛面如此之广又是小升初重要参考依据的赛事,你就不得不考虑社会效应了,你上了难度大多数孩子也不可能一走了之的,大多数人就不得不跟着你上难度,上海小学里有多少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难度,作为奥师难道不清楚吗?

上海小学四五年级目前的奥数教材难度已经拉到几乎全国最高水平,也许确实能比以前能多发掘出一些的数学人才,但是又因此葬送了更多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如果没有那么高的难度那么快的进度,他们或许就可以保留住那一份兴趣。
发表于 2014-12-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2-1 20:09
七年级学勾股定理时(其实奥参一般都是放在八年级,不过上海学的早,一般七年级就学了),三角函数还没有 ...


To H兄,指上宝理科班?一般教法是暑假撸一遍六年级的东西,然后开学开始上代数的东东。看来上宝理科班高大上的,目标很明确,小学的东西统统不要,六年级直接跳过开始搞代数。
发表于 2014-12-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2-1 20:06
D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分成几次讲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一次讲怕学生比较难接受,所以将一个知识点展开成 ...

7年级的学生学起勾股定理自然比4年级的学生要容易地多,毕竟年龄大了以后接受能力也会提升。小学的勾股定理不能算皮毛了,也许技巧性上比不过初中,但是它在几何计算中的起到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说了很多了,放入4年级后能否帮小孩子建立完整的几何计算体系就留待时间的检验吧。今年中环已经给出了考纲,在整个中国范围内这份考纲应该都算是非常清楚的,大家可以自行对照考纲查缺补漏
发表于 2014-12-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21:42
7年级的学生学起勾股定理自然比4年级的学生要容易地多,毕竟年龄大了以后接受能力也会提升。小学的勾股定 ...


D老师,讲的再难听点,关于勾股定理这件事,你这个回帖就如同告诉大家,”我是出题的我最大,我出什么题,你们机构就要跟着怎么教,你们孩子就要跟着怎么学怎么考“。作为业内人士,你能否告诉我有几个机构在他们的长期班中在四年级以前教过勾股定理了吗?你这个关于勾股定理的看法是否已经成为奥数界的共识了吗?
发表于 2014-12-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2-1 21:26
D老师愿意来谈我也就谈谈看法,虽然对他的态度不是很客气,但对他还是留有一份感谢,能来这里听听大家 ...

在上海,中环的广度(只包含很少的预初知识,当然还包含了勾股定理)已经基本上是所有奥赛中最小的了。

至于难度,整张卷子中还是有不少基础、中等题的,而得奖分数线也就是差不多做出全部的基础、中等题。对于难题,不同的孩子自然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认为自己没有把握的,那么检查前面的基础题,保证自己不错,挑个1题仔细思考;对于有能力的,自然可以多做几题
发表于 2014-12-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2-1 21:54
D老师,讲的再难听点,关于勾股定理这件事,你这个回帖就如同告诉大家,”我是出题的我最大,我出什么 ...

其实这件事也很简单,如果家长认为勾股定理太超纲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接受这个内容,那就不要学这个知识点,我想没有多少家长是冲着拿满分去考试的。去年的勾股也就出现在最后5题内,这5题的设定本就是拉开牛蛙差距的,只要将前面的题目做对,已经初赛1等奖了
发表于 2014-12-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22:16
其实这件事也很简单,如果家长认为勾股定理太超纲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接受这个内容,那就不要学这个知 ...

那你知道有几个机构长期班在四年级以前教勾股定理的?如果很少甚至没有机构教,你让孩子去哪里学?不是每个家长像我们论坛里的乒乓或者H兄可以自己教的。

你到此回复中的态度有点无赖了,”我只管出题,你们爱学学,爱教就教,如果你们不学就不是牛蛙,反正这题是给牛蛙们准备的。“
发表于 2014-12-1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21:42
7年级的学生学起勾股定理自然比4年级的学生要容易地多,毕竟年龄大了以后接受能力也会提升。小学的勾股定 ...

   勾股定理这个事情我感觉就不必纠缠了,4年级学了勾股定理,就能够提前帮孩子“建立完整的几何计算体系”?
   千万不要以为能够培训孩子奥数就自视很高,请问你在几何或者在数学研究上有什么成就呢?
   丘成桐曾经说过,几何的美在于:simplicity;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喜欢莫莱定理,因为一方面结论简洁美妙,另一方面定理的证明过程大巧若拙。
   D老师你再看看你出的几何题,首先就是一个“乱”,为了炫技,图形凌乱,与几何的本质完全相悖。
发表于 2014-12-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22:06
在上海,中环的广度(只包含很少的预初知识,当然还包含了勾股定理)已经基本上是所有奥赛中最小的了。
...

何为基础题,何为中等题?中环能入围决赛的,应该算的上上海学习奥数人群的前20%了吧,这里面有多少人在你的决赛中拿不满你所谓基础题的分的?基础题真的就是那么基础的吗?
发表于 2014-12-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2-1 22:24
那你知道有几个机构长期班在四年级以前教勾股定理的?如果很少甚至没有机构教,你让孩子去哪里学?不是每 ...

竞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机构的教学,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去学习、去思考
发表于 2014-12-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okschool 于 2014-12-1 22:31 编辑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22:28
竞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机构的教学,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去学习、去思考


那么谁去引导?四五年级的孩子考个杯赛就能自己去学习,去思考了?
发表于 2014-12-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huanjin 发表于 2014-12-1 22:25
勾股定理这个事情我感觉就不必纠缠了,4年级学了勾股定理,就能够提前帮孩子“建立完整的几何计算体系 ...

其实每个人都有其对数学的理解,也并不存在什么人能将事做到完美。做人做事但求无愧于心,我也不求所有人都能认可这些题目。数学本就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学科,你也可以按照你的理解来出题,让大家来做做模拟题,感受一下数学的美
发表于 2014-12-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22:33
其实每个人都有其对数学的理解,也并不存在什么人能将事做到完美。做人做事但求无愧于心,我也不求所有人 ...

   
   做学问写文章发表观点,你得引用前人或者当前这个领域权威的意见;菲尔兹奖得主的意见你不听,然后你自己来搞个“百家争鸣”,别人凭啥相信你?别逗了。

   讨论题目要有时间,忙完这阵我会在论坛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几何的美。
发表于 2014-12-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4-12-1 22:29
那么谁去引导?四五年级的孩子考个杯赛就能自己去学习,去思考了?

有了考纲,不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了吗?至于是谁来引导,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机构,甚至可以是学校的老师。定考纲的时候不可能想好谁来实施这份考纲吧
发表于 2014-12-1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22:41
有了考纲,不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了吗?至于是谁来引导,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机构,甚至可以是学校的老 ...

这就是我前面问你的,有几个机构在四年级以前教勾股定理了?在搞小学奥数的人是否大多数都赞同你的观点的?如果没有这个,谁去引导?
发表于 2014-12-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dictator2002 发表于 2014-12-1 22:41
有了考纲,不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了吗?至于是谁来引导,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机构,甚至可以是学校的老 ...

再问一句,这个考纲谁搞的?有权威性吗?凭什么就要让这么多孩子跟着这个考纲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13 22:30 , Processed in 0.093473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