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1-8-1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小升初、幼升小的号角吹响,大多数家长如履薄冰,怕错失了好的学校,耽误孩子的大好前程。因此各类培训班应运而生,我曾经观察到爵士英语都开了针对升民办小学的模拟“面试”,每个环节一个教室,不比求职的面试差。
培训真能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吗?通过老师的训练,一部分孩子可能对做过的题目有应对能力,或许有同类题型有应变能力。但大多数孩子没有通过奥数复赛的可能,因为这是一场选拔竞赛,它是高等数学的低龄化。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对应相应的“智商”,我们的下一代绝大多数处于纺锤的中间部分,不是“弱智”,“超常”极少。
学校的声誉是靠牛娃的竞赛名次催生的,学而思等培训机构也是由一家家“名校”的牛蛙们堆砌的。基数大了自然可能性也大,这跟十几亿中总能出个刘翔、郎朗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作为我们家长往往认为“近朱者赤”,求高师择名校,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恶补高精尖的“行程问题”、“假设推理”方法,上完奥数课后一篇篇的“反哺”孩子,我们不相信孩子比我们笨!
美国曾有一项坚持了三十年的教育与“智商”的研究项目。总体的“智商”在各人种中有差异的,黑人是有色人种中最“笨”的,白种人忧先。个体的“智商”即使因训练有暂时的提高,中断须臾又恢复到最初。
我们的教育在各个环节其实都在运用测智商的变种:“奥数”是这样,星级考也是阶段性的总结。同时我们也爱习惯性地批判现实中的“学区房“、“条子生”以及民办的高敛财。是谁催生这些浮云?不是你我这些浮躁的云云众生吗?我们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革新为“千军万马分阶段地走一座座小桥”,还自命“教改”。高校扩招了,名校还是要自主招的。示范型高中经过层层的筛选,想必也八九不离十了,例外的就是临场发挥了。
上培训班是家长对子女的一份爱心。别人创造的条件,爹妈都给了,努力在你~~
家长也别忘记“教育是根雕,不是泥塑”,上适合孩子的学校,而绝非“名校”可能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多数孩子在“陪太子读书”

师傅教给徒弟的手艺一辈子都不会忘,徒弟随时可以拿出来混饭吃,所以师傅是徒弟的衣食父母,而学生向老师学知识则有点像“狗熊掰棒子”,随走随丢。既然这样,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何不偏重于教学生一些可以随时用来谋生的手艺,而是要让他们小学、初中、高中地穷十几年光阴去学一大堆随走随丢、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头去捡的“知识”呢?

有人会讲大道理说:学校教育是要让学生能够具有将来可以适应多种社会职位需要的机会,比如说,如果不小学、初中、高中地按部就班学数学,将来就学不懂大学数学,这样又如何能够谋到火箭工程师、衍生金融产品开发师的职位呢?这话自然不假,可问题是,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中,有几个将来能成为火箭工程师和衍生金融产品开发师呢?他们大多数人将来从事的工作很可能连初中数学知识都用不着,让这么多人陪着只存在于可能性中的火箭工程师接班人学高深的数学知识,却把本可以用来学习谋生技能的时光白白浪费掉,这种教育模式究竟是在增加广大莘莘学子的就业机会,还是扼杀他们未来的就业机会?

应该说,那些讲大道理的人无意中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机会,但需要指出的是,现行的学校教育体制不是把机会给予学生,而是给予了人类社会;它表面上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可以适应未来就业需要的机会,实际上是在以牺牲学生的个人发展机会为代价,使社会在发现那些能促进人类整体进步的尖端人才时尽可能提高成功几率。举例来说,当人类的知识积累达到能够产生相对论的时候,人类社会客观上需要一位爱因斯坦的诞生,但问题是,谁也不知道社会能否及时出现这样一位物理天才,唯一的办法是尽可能增加学习理论物理、研究理论物理者的人数,这一专业人才群体的人数越多,及时诞生爱因斯坦的几率就越高。而要增加学习理论物理者的人数,则需要以更大规模普及高中教育,而这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其实一辈子根本用不到高中物理知识的人白白坐在那里陪太子读书。

有人可能会说,正因为认识到存在这种弊端,各国现在不是都在进行教改嘛,比如中国一些名牌大学就在搞自主招生试点。但您听说哪国的教改把普通高中教育取消了?相反我们却看到,大学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向通才教育的方向发展正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越发展,白白浪费光阴的陪太子读书者就越多。

世界上万事万物总是向越来越科学合理的方向演进,可从上述现象看,人类社会却似乎在向越来越浪费人类资源的方向退化。但自然界纷繁复杂的现实告诉我们,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其体现的却是自然进化的最合理途径。以麋鹿为例,鹿群中只有一只公鹿在发情季节到来时拥有交配权,但究竟是哪只公鹿最终获得这一权力,却需要鹿群里的所有公鹿经过激烈竞争后决出。那些在交配权争夺战中失败的公鹿便沦为“鹿渣”,它们虽然丧失了繁衍后代的机会,但正是因为有大量公鹿的激烈竞争,才得以决出一头最为健硕的种公鹿,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麋鹿种群的优化。

人类社会当然比麋鹿群要复杂得多,但既然大量公麋鹿“终生闲置”符合生物进化的客观需要,谁又能说我们大多数人用十几年的光阴陪太子读书一定是人类社会的退化呢?只可叹,我们本来以为人类社会早已进入了充分鼓励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阶段,但暮然回首,却发现我们没准依然还是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一群动物。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5-16 13:29 , Processed in 0.579313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