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9-8-19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这篇转载真的很长,不过今天转载完毕,供大家参考、思考,有一点很重要,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家长的镜子。
3.怎样参观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1)您和孩子是怎样参观博物馆的?

漫无目的、走马观花?还是有重点地了解展陈,参与活动?不少博物馆的展陈区域大,陈列内容丰富,仅凭一次参观就了解博物馆的全貌是不太可能的。理想的状态是,每次走进博物馆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多次走进博物馆,注重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与体系。

不得不提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不少家长在参观时会睁眼说瞎话!


放上几张图片,大家看看它们是什么?



下方这件:“恐龙骨头”??

(其实是灰鲸骨骼标本)



右面这件:“海豚”?

(其实是鱼龙)



眼前这是:“河马”?

(看到它的名字了吗?)

第一幅图是我们馆一楼序厅的鲸鲨与灰鲸,我认为所有展品中,灰鲸的心情最郁闷的,为什么?因为每天都有好多好多人管它叫“恐龙”、“恐龙骨头”、“恐龙化石”!其中很多是家长。其实大家仔细看看,标本的前方是设有指示牌的,上面把每个名称都标记出来了好吗??但是,很多人即使就站在那里,也没有“看”到它的名字。。。“视而不见”的最佳解释莫过于此。也有的家长在孩子问:“这是什么”的时候,如实地回答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谁也不可能知道一切。但随后家长却随便给出了自己猜测的答案:大概是海豚吧?应该是河马吧?……

另外一个我经常听到的问题是,

孩子:“这里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

家长:“当然是假的呀!”有些还补充上一句“标本嘛!”

真是让人无奈呀。你都说那是标本了,怎么还说它是假的呢?

所以,参观时家长可多留心博物馆的指示牌,尽管介绍的内容相对简短,但也是重要的知识点。遇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询问工作人员,或者也可以用笔记下来、拍个照片什么的,对孩子说:我们回家一起查一查!这不是很好吗。成就了一段亲子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2)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参观?

参观前,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了解场馆的展示主题,预设参观时长及重点;到达目的地后,一起收集资料,听讲解员的讲解,或是租借语音导览器,了解展陈内容;如果有可能,可以选择参与适合的博物馆科教活动(目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设有微博、微信、QQ群等信息平台,有心的家长多是通过这些平台了解资讯,报名参与的);参观结束后,做一个回顾与总结也很必要哦。

一般来说,带着学习目的的家长与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路,有些家长和孩子还会事先列好一些问题,以便在参观过程中寻求答案,这样的做法很值得提倡。总的说来,学习的目的越明确,获得的收获也更多。


3. 怎样为孩子选择博物馆科普活动?

活动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的一大载体,许多博物馆都推出了科普活动供观众参与。简单地谈谈我认为重要的几点内容。

第一,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路引。

第二,不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通过一次活动学到多少具体知识,而是孩子是否喜欢活动的氛围,是否愿意再次、多次来参与活动。

“太好玩了,我下次还要来参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工作价值的体现。听到这样的话,即使活动策划、组织的过程很辛苦,也觉得值了!

第三,特别要注意的一点,一些家长会为了刻意“弥补”孩子的“缺点”而为孩子报名参加某些活动。

举个例子,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普通话说得不好”而让孩子来参加“小小讲解员”。报名时时还会当着工作人员的面强调孩子的“缺点”,令孩子非常不开心,内心更加抵触;更有甚者,对带教老师也提出非常令人有压力的期望:老师,孩子的普通话就靠你们帮忙矫正了!最糟糕的情况,有的孩子硬着头皮参加了一两次活动就中途不干了,尽管这种情况非常个别,但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事与愿违,起到的反作用更大了。

第四,报名活动还是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考虑。

依然以“小小讲解员”活动为例。我们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非常火爆,许多家长口口相传,成为了活动的“义务宣传员”。大量的咨询电话中不乏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这些家长有些共同点:了解到活动口碑不错,急于为孩子“占个坑”。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孩子的理解力、表达力、文字书写能力在同龄人中是可以的,甚至是不错的,因此参与活动“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家长没有考虑到的是,孩子在活动中的同学可能是中高年段的小学生。对于孩子来说,即使只相差一个学年,各种能力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当哥哥姐姐很快地查好资料、做好笔记、编写起各自的讲解内容时,自己却还在一个一个地码拼音,查字典,多沮丧。

有必要过于心急吗?为什么不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呢?要知道,经典活动每年都开展的!同样的,相对于与其他孩子做比较,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自身在活动里获得的进步。

概括起来,选择参与真正“合适孩子”的活动是最要紧的。选择很多,这也是在考验家长的判断。

4. 最后,说一点我自己关于育儿的想法。


我小时候非常胆小内向,来到博物馆上班之后,逐渐变得开朗许多。

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感到与人交往的技能很重要,落落大方、阳光开朗的孩子人生的道路,起码是心路,会更平坦。所以在孩子小时候,我要先教两项内容:

第一,学会礼貌地叫人,养成主动与人打招呼的习惯。

第二,在进入幼儿园之前,让他/她学会自己吃饭、如厕、系鞋带等基本技能,让孩子能多“帮帮我的忙”。

会叫人,与人打交道就不会犯怵,遇到困难就有胆子求助。我在博物馆看到好些幼儿与家长走散时(有些是家长故意躲起来,观察孩子的反应),只会哭,不会求助。问他/她什么也无法回答,让人心疼又捉急。

会自己吃饭、如厕,进入幼儿园就会有信心,信心与能力是越锻炼越足的——“这些事情我都会”,就有机会帮助其他小朋友,从而进一步发展与人交往的技能。(在组织幼儿活动的时候,同样月龄的孩子,有些什么都愿意自己尝试,有些什么都要别人帮忙,有些很快就能和别人玩在一起,有些只是呆呆地站在角落、躲在家长的身后。也许,宝宝未来的发展之路可能会很不一样吧……)

现在的家长过多地被知识内容绑架了,很无奈。我希望我真的能按自己现在的心愿去实行吧~~
Camera20160616144146_1970.jpg
Camera20160616144147_5876.jpg
Camera20160616144146_6501.jpg
发表于 2019-8-1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发表于 2019-8-19 16: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非常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19-8-19 16: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重点是家长没几个专业,甚至还没有小朋友懂得多
发表于 2019-8-19 16:5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8-19 18: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9-8-19 19: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本周打算去博物馆,提前做好功课
发表于 2019-8-19 19: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上周末刚参观了这家博物馆,虽然馆藏数量上没上海自然博物馆多,不过身临其境模式的布馆方式很好,孩子很容易激起探究的好奇心。
发表于 2019-8-1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真的特别用心
发表于 2019-8-19 20: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哪家博物馆啊
发表于 2019-8-19 21:1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感觉我带娃去博物馆也是睁眼说瞎话 假的 标本
发表于 2019-8-20 06: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发表于 2019-8-21 09:0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家长真心没孩子知道的多
发表于 2019-8-21 11:4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浙江自然博物馆
发表于 2019-8-2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觉得写这篇文章的可能是馆长吧,也有些偏驳
1.首先父母能带去博物馆,这已经是很好了。
2.可能家长是真的认为是“河马”或者“恐龙”标本。认为标本是假的。(当然很多博物馆用模型充当标本也不标明)
3.这家博物馆我不知道,但是参观自然博物馆,我一直有个想法。博物馆能开发一些适合各种年龄段的路线,提出一些问题,并附上答案,让父母孩子一起找。博物馆门口以宣传页或者网站上列出供大家查阅。
毕竟,博物馆的专业知识很强,父母和孩子可能都是白纸一张,要求父母提前功课,对于动辄几十万件展品的博物馆,父母也很无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5 06:29 , Processed in 0.049231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