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9-4-17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编者:你会先入为主的去看待一个孩子吗?听听C老师如何说!




故  事


小S既是个聪明帅气的男孩子,又是个典型的“捣乱分子”。


他常犯一些小错误,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但不久又会犯同样的小错误。


对于他,老师越来越头痛,其他小朋友也越来越排斥,而他却似乎并不在乎。


一天,吃完午餐后,孩子们照例有的坐在走廊里看书,有的则在餐厅里看。


我站在餐厅门口两头兼顾,一转身我看见小S正气呼呼地作势要打小M,我立刻叫住了他然后一顿批评。


小S一点害怕和后悔的意思都没有,说:“是他先……”


又来了!


平时他总是说别的小朋友不好,自己一点错也没有。


眼前的情景让我禁不住提高了音调:“我现在说的是你,你怎么老是这样呢?把错误推给别人,你再这样,下次你被别人欺负,老师就不理你了。”


“我也不理你了。”“我也是。”


小S拧着眉毛撅着嘴,赌气道:“我不用你们理,反正有妈妈喜欢我!”


看着小S忍住哭泣而泛红的小脸,我感觉到小S和我之间出现了隔阂,这种感觉使头脑发热的我立即醒悟并意识到:也许是我错了。


经过调查,我了解到是小M先抢了小S的书,一定要和他交换看,可小S不愿意,要小M把书还给他,小M不给,小S急了才打他的。


我开始后悔自己当时的言行,因为我的不理智深深地伤害了小S。


如果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他说话的权利和机会,那还会是现在的情形吗?


我在全班幼儿面前重新处理了这件事,并向小S道了歉。





成人的自我反思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经常会被一些先入为主的成见所左右,一不小心就会以偏概全。


很多时候,在遇到小S调皮时,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问题和缺点上。


习惯于用批评和责备去纠正小S的过错行为,而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


我简单地把小S的打人行为认定为不守纪律、欺负小朋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生硬,没有给予他充分表达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人际环境中,师幼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不仅影响着幼儿的同伴关系,甚至可能成为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与小S的互动中,我往往看到小S的调皮对他在园人际关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师幼关系(我与他)对这种状况的强化作用。


即那些在师幼互动中常受斥责的幼儿也常被同伴排斥。


童言无忌,围观小朋友的话,为我敲起了警钟——


▲一方面是小S本身与同伴不恰当的交往方式造成的;


▲另一方面,我的评价也对小S在群体中的地位产生了很大影响。


幼儿年龄小,对同伴的评价和情感更易依赖、模仿老师。


我对小S的批评已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不仅对小S自己而言,还包括周围小伙伴们对他的看法。


久而久之,在伙伴们的排挤下,小S会失去在集体生活中的信心,这对他将来的人格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对小S心理特点的分析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则。


规则不仅指导、规范着幼儿行为,也是教师评价幼儿的—个依据。


一般来说,教师眼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小S是未被这些规则所“驯服”的幼儿。


在规则下,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特殊人物。


但同时,小S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幼儿,他的种种“问题行为"集中反映了当前许多幼儿所具有的特征。


◆首先,在小S调皮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五六岁孩子跳动的童心:


活泼好动,不愿安静地呆在室内,不时要站起来走动一下;


好奇心强,什么都要亲自尝试,动手摸摸;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独立,不愿受约束……


这些特点在很多幼儿身上被众多的规则所压制和掩盖,而在小S身上却肆意地、“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


◆其次,小S也有一些独生子女的特点:


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合作……


◆此外,小S还有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


好强、攻击性强;敏感,自尊心强;自制力差,易分心……


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幼儿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小S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和激烈而已。




★应 对 措 施★


(一) 从成人自身入手


1.投入积极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小S行为上问题的症结在于心理方面的不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其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


如果没有情感上的依恋基础,他对教师的要求只能是被动执行,甚至还会采取抵触和反抗的方式。


2、律人要先律己


不能控制自己的教师永远也不能成功地引导幼儿。


幼儿的情绪是波动、外显的,这要求教师要更加理智。


失去理智的教师会被幼儿的情绪牵着走,使师幼矛盾激化,成为教育的失败者。


3、等幼儿说完话再做判断


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听其言。


而听其言的技巧就在于:


听幼儿的话不能只听一半,万不可没等幼儿把话说完,就“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主观地作出判断,以免误解或错怪幼儿。


4、批评可以是“甜”的


同样是批评,“甜甜”的批评是善意的,更容易让幼儿接受。


因为善意的批评包含着批评者对被批评者的爱。


当幼儿意识到“爱”时,就会欣然接受批评并及时改正错误。



(二)从幼儿方面着手


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的一步是帮助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幼儿,教师的责任是为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师不是要去改变幼儿的个性,也不应当去改变,因为那不是幼儿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更不属于幼儿教育的责任范畴。


●如果看到小S兴高采烈,我说:“告诉我,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呀?”


● 如果看到小S又对一个小朋友大吵大叫,我就说:“哎哟,为什么这么生气啊?跟老师说说,什么事惹得你不高兴?”


久而久之,小S一遇到事,就会主动向我表达他的想法。


幼儿的经历有限,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产生矛盾的几率大。


如果不教给他们怎样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就可能成为“消防员”,四处“灭火”,解决矛盾,哪还有时间在游戏中教学呢?


幼儿也会因此而失去了许多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小S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以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能够自行排除一些可能引起消极情绪的原因,与同伴更融洽地相处,并经常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





结 束 语


教育应建立在“可信”和“可行”的基础上,态度应是诚实、诚恳和尊重他人的,不要轻易对幼儿用否定性话语。


没有一个幼儿是有意识地要做错,有意识地要与老师“作对”的。


他们之所以做得不合要求,往往是因为还不知道或者没有能力做得更好。


很显然,教师的责任不应止于告诉幼儿怎么不对或不好,而是要教幼儿应该怎样做才符合要求,要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患于未然。


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像学习走路时要经历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无数次的摇摇晃晃一样,他们是在不断的错误和问题中学习与成长的。


更何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全班幼儿都整齐划一地达到教师的要求。


有时候,教师的宽容与耐心更能成为激励幼儿进步的动力。


编者:养育孩子,从固定思维到成长型思维是我和孩子一生都需要学习的。大家有时间的话,不妨去看看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


发表于 2019-4-17 12: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一直觉得幼儿园老师真的比学校重要。可惜可以择校,但普通人没法择老师
发表于 2019-4-1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老师可遇而不可求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4-1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建议大家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它是市示范园里有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5-17 00:20 , Processed in 0.037925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