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3-3-1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wangrobinn 于 2013-3-18 15:34 编辑



奥数的高分手段与低分心态 (随儿学奥数的所见所感)

如何看奥数?奥数的定位、参赛的状态与家长的心态


        奥数杯赛要想稳定发挥,以不变应万变,唯有题海战术。早学多学,早练多练。场上几分钟,场下十年功哦。

        网帖上的那堆奥数书目一般人应该还有不少书和题型没有做到过,即使长期班+一套练习还要看情况(要确保完全消化,会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经久不忘,任何题型思路都可以信手拈来,还是不容易的)。  代数、方程、几何早学一点优势一点。

       出题的都是专家,一般不会出原题,尤其是拉分的题都会融合几种技巧在一起。

                      想一些数论的题,出难了,题意都很难理解和表达,
                      图形面积的题更需要经验了,
                      图形计数不能有一丝的大意,
                      周期问题很容易多一少一,
                      找规律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难的幻方是需要在不同条件下有条不紊地枚举,
                      行程问题有多种变化(要能根据隐含的关系找出物理量的关系,熟悉各种图示方法),
                      有些加乘原理的难度已经和我们以前高考的难度相近,
                      容斥原理需要抽象+形象,
                      抽屉原理的抽屉也不是都易抽象出来,
                      鸡兔同笼的条件转化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趣巧杂题更是成人也理不清。。。。

        如此十几道题,在1小时多要熟练无误地完整准确答出,没有很熟练的技巧和很强的做题基本功是好难的。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题目不会做是技巧问题。会做的做错了,就是基本功问题了。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奥数赛可谓是思维的高水平体操锦标赛了,要想高水平稳定发挥,系统的难度训练才有出成绩的可能,足够的强度训练才有出成绩的保证天赋再好也要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然的话,家长你紧张忐忑的心态更容易体会到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情绪。

      有些牛娃除了长期班,每周还有一对一的家教专门查缺、补漏、拔高辅导的。
      有些牛娃每天22:30-23:00 睡觉;有些牛蛙早上6:30起床,做套奥数卷再去上学的;。。。。。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是否值得,全看家长的理解了。

      要想花一般的功夫,确保万无一失,实在好难。那些特等奖的基本是满分哦。训练有素的,一见题干就有完整思路。在12题-15题1小时里面,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想临时完整思考出来,还不能出错,有些机构的老师也不能保证和难以做到的。
   第九届小机灵杯四年级初赛最后一道数论题:“在50个连续三位数中,数位上三个数字之和能被7整除的三位数,最多有几个”  我看某机构的网络在线视频课程的解答也是逻辑不严密的,虽然答案对的,但过程是有待商榷的。而且解题思路方法繁琐,依其思路,成人也很难在10分钟之内分析出合适思路并完整表达出来。其实该题根本不需要繁琐的推理解答过程,只需要简单的假设和枚举就可以。老师都不能在充裕时间内准确解答,如何让小学生在紧张的时间内碰巧找到简单的解题思路?
   如何在小学生适当拓展的知识面上,依据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进行简单分析并解答就显得尤为关键。

       个人看法,一般天赋好的小孩,经过一定的努力,三等奖不难的,二等奖也是可能的,一等奖就靠实力+运气,特等奖那是绝对的实力+绝对的运气。 (长期魔鬼训练的除外,有些区是学校课堂内就有大题量练习,有些是个人坚持课外长期大题量练习)。   想依赖天赋多点的,胜算太难以把握了。

       如果小孩没花如此功夫,或者说如果你大人自己去考奥数又会有什么样的成绩呢??? 这样就能理解小孩的奥数成绩了。

        要想靠奥的成绩就能选初中时候自由度大些,可能还是一等奖才能具备这种境界了。不容易哦。仅为了上个好中学,如此非此不可,就大可不必了。
       能进好初中固然好。但小孩以后能否成为合适的、自己和家人都满意的社会人,关键是要有一个长期的学习规划和平常的言行习惯,培养好日常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做事待人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和小孩认真要求每时每刻的每件小事。
      进了好中学就一定清华北大?哈佛麻省? 那毕竟是凤毛麟角,胜算太小。 即使进了凤毛麟角的学校,也未必成材,一定出人头地。  对于一般人,是否能成功的因素全在课堂外的东西,课堂内的东西在一般工作中并没有舍我其谁的说法。

      如果小孩对数学有兴趣,有一定天赋或有合适的数学悟性,小孩心智成熟得比同级小朋友早,花适当的时间去奥数场上磨练一下还是未尝不可,大有益处的。否则不如多花些时间在其它业余爱好上,多背几十上百篇国语和英语的经典美文,学学棋类,搞搞运动,琴棋书画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来奥数的学习对小孩的成长并非必走之路,小孩学习成长的方式有好多。有些小孩没学一点奥数,也进了上外120人了。奥数有成绩固然可喜可贺,没有成绩那就调整方法和路子。天生我才必有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信过去、现在和将来,社会各界绝大多数取得辉煌成就的明星人士并非幼时奥数取得突出成绩的,有多少高考状元的社会成就能取得高考成绩般的令人瞩目。毛泽东数学是不及格的,钱钟书数学也是不及格的,还有好多“大家”数学都没有学好。 即使理工出色的钱学森也不是从小学奥数的,人家小时候曾坚持练书法,学小提琴。比尔盖次,乔布斯大学也没有毕业,但读书并非无用,数学并非无用。但现在学什么和以后成就什么,都要建立在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基础上;社会是否和谐,生活是否美好,建立在个人完善人格和亲友家庭感情伦理的基础上。

      人总是要有些业余爱好,生活才会多姿多彩。生活烦恼工作苦闷的时候,有个调节心情释放情绪的好方式,那将是受益终生的,尤其在当下功利浮躁的社会里更显珍贵。

评分

参与人数 8金钱 +51 收起 理由
lilia0307 + 2 原创精品!
caroltao + 4 原创精品!
sunfp5397 + 1 赞一个!
duoduozhy + 2
东妈 + 8 赞!
wanglting + 4 赞一个!
xfufu + 10 大虾光临,加分
admin + 20 原创精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1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的确如此,看着孩子也不那块奥数料,还是学多少算多少吧,多背几十上百篇国语和英语的经典美文,倒是我们想做的
发表于 2013-3-1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你这个是2011年的老文章了,但是再看一下对大家是有好处的,学奥数,就是学心态

点评

希望大虾多多光顾,多写心得,呵呵  发表于 2013-3-16 08:54
是我在EDUU上发的,今天刚加入qianfan, 希望对家长有些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13-3-15 22:59
发表于 2013-3-15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从来没想过要小人这样去学一样东西,我一直是凡事学一点,未必要精,三脚猫就行。或许很多家长认为我这样是浪费钞票,浪费精力和时间。但是我始终认为读书只是一个过程,综合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更加实际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4 收起 理由
xfufu + 4 椅子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1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奥数学点有好处,可以拓展思维,但是花大量时间投入就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长远发展了。但只是为了简单的小升初是最短视的作法。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如果自己小孩有比奥数更有天赋的地方,如画画,围棋什么的,就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没必要一窝蜂去跟风。坦率地说,真的不会超过5%小孩有奥数天赋,只是小学奥数还算简单,家长还可以弄弄,就上了,其他有一定“低烈度”就可以了。还有些一点奥数兴趣都没有,但是有其他方面兴趣的小孩,一点不学奥数也没有关系。
  还有一点想说,其他很多家长有“显耀”心理,想证明自己小孩有多么多么聪明,就逼着孩子学着,小孩整天学着都习惯了,明明不是学奥数的料,带着惯性,就说还想学奥数,家长没有引导小孩真正适合小孩发展的道路,就一股脑儿着继续在奥数上学着,在真奥数牛娃后面跟着,直到某一天醒悟不是那块料放弃奥数为止。
发表于 2013-3-1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境界不一样啊{:soso_e179:}
发表于 2013-3-17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的确如此,看着孩子也不那块奥数料,还是学多少算多少吧,多背几十上百篇国语和英语的经典美文,练练琴

点评

同意,学多少算多少。我发现孩子学过奥数后,对学校数学成绩的提高还很有帮助。  发表于 2014-3-22 20:59
发表于 2013-3-1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试试,怎么知道是不是料啊
发表于 2013-3-17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话说回来,除了奥以外,好的学校在生源上有选择,相比孩子的学习氛围也就有变化。但不管怎样,健康总归是第一,我到觉得现在小学阶段,针对眼睛等问题,这个教育的确是个问题。学习好的,不带眼睛的大都是良好的基因。

点评

男孩带个眼镜,形象打个8折,女孩呢?  发表于 2013-3-18 09:31
发表于 2013-3-17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学奥的出的是长有颗理科的脑袋,我坚信{:soso_e182:}

点评

关键要把握好什么阶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不同个体都有不同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我想即使有好的理科基因,也不一定早学就好。  发表于 2013-3-18 15:10
发表于 2013-3-1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果说学习奥数能拓展思维,那么“思维”本身到底是什么?难道是解答等差数列?解决鸡兔同笼吗?
如果奥数不是小升初的敲门砖,那么还会有那么多孩子辛辛苦苦学奥数吗?
如果说小升初是无法回避的坎,那么好吧,首先是尝试,不尝试怎么知道是否合适?——然后是评估,到底孩子是否值得在奥数这块不算很丰收的地皮上耕耘。时间、精力和孩子的心情,不是像学费那样想扔就能扔的。——最终是再次选择,是否留守。
人人都会有特长。特长并不只是理工科。

点评

vet
沪版小学教材删的太多,我们小学学的质数和合数都没有,与全国不接轨  发表于 2013-3-19 20:43
发表于 2013-3-1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奥数本来没有错,孩子水平有高低,类似踢足球,高的踢甲a,差一点的踢甲b,不是这块料的踢着玩下,
问题的本身在家长很多都一窝蜂想去踢甲a。舆论宣传也是唯奥是举,机构是乘机摇米,造成现在假球泛滥。。。。。

点评

说的对  发表于 2014-3-22 19:46
都是功利惹的祸,如果没有这么多功利的家长,如果没有这么多功利的机构,如果没有这功利的社会。。。。。  发表于 2013-3-18 15:08
发表于 2013-3-2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结合孩子特长去培养,受教了
发表于 2013-3-2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湖州
我觉得现在学奥数变味了,感觉学奥数是进好学校的必经之路了
发表于 2013-4-2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lxsh 发表于 2013-3-15 22:33
的确如此,看着孩子也不那块奥数料,还是学多少算多少吧,多背几十上百篇国语和英语的经典美文,倒是我们想 ...

"多背几十上百篇国语和英语的经典美文",即使学奥数,我觉得这一项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冒昧问一下,关于这一项,你有什么计划或推荐吗?

点评

你去搜搜陈琴的素读,呵呵!  发表于 2013-4-26 21:08
发表于 2013-4-2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马来西亚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凡能舒舒服服的就解决问题,谁愿意自己孩子那么辛苦。
发表于 2013-4-3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有道理,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3-6-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迷茫的家长,只能恶补各种帖子
发表于 2013-7-1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发表于 2013-7-1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觉得一年级上奥数一点都不算早。看到幼升小的小朋友,考上民办的或者没考上的,大多数都学过吴品和百花的课程,就算没学过,家里面也做过类似的思维训练题目。有的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了
发表于 2013-7-1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只是看着孩子也蛮心疼的
发表于 2013-7-1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奥数3等奖就蛮好了。全市也就那些人,语文英文再好一点,大致民办能进了吧。
发表于 2013-7-16 22: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题海战术也需要时间呀,还是能学多少就多少吧!
发表于 2014-3-2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ress 发表于 2013-7-16 20:37
奥数3等奖就蛮好了。全市也就那些人,语文英文再好一点,大致民办能进了吧。

我觉得完全正确。
发表于 2014-3-22 20: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于奥数,能学就学一点,感觉太吃力或者太费时间就果断放弃。
发表于 2014-3-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既然此文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楼主有没有什么新的体会,不妨也写出来看看。
发表于 2014-3-2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哇哦,这文以前没看过,今天才看,句句入心,相当有感,赞!
发表于 2014-3-23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理解那句量变到质变的话,都需要一定的练习呀!孩子不容易!
发表于 2014-3-2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孩子累啊
发表于 2014-3-2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了深有感触。
发表于 2014-3-2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wengyingtao 发表于 2013-3-17 23:12
如果说学习奥数能拓展思维,那么“思维”本身到底是什么?难道是解答等差数列?解决鸡兔同笼吗?
如果奥数 ...

如果奥数不是小升初的敲门砖,那么还会有那么多孩子辛辛苦苦学奥数吗?
答:不会

人人都会有特长。特长并不只是理工科。
答: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的。不管啥特长,逻辑思维是必须的。
发表于 2014-5-21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好文,学习了
发表于 2014-5-2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中,孩子兴趣重要。
发表于 2014-5-2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娃就不是那块料,不过我还是打算吊着,能学多少是多少,谁叫那是小升初的敲门砖呢?
发表于 2014-5-2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为啥人人都在高喊“三等奖不是太难”,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搞得好像不得个三等奖,都不好意思说娃儿学过奥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1 21:15 , Processed in 0.08667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