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92|回复: 11

[初中其他] 生活越来越好 为何学生体质越来越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近来,随着多所高校取消长跑项目、学生跑步猝死等事件的发生,学生体质下滑引起社会的热议。佐证这一令人忧心现象的,还有多个地区发布的学生体质监测报告中关于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冰冷数字。

  怎样扭转学生体虚的现状?好日子怎么就养出了弱孩子?教育部门开始出招,高校也在行动,学生体质排名关系官员政绩、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体育……在功利性教育的现实语境下,考试杠杆能否撬动学生体质,这是增强学生体质的良药妙方,还是权宜之计?


  作业、培训班、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

  与体育争抢孩子的“对手”越来越多

  升入初三,北京一所高校附中的学生苗苗基本上告别了她钟爱的球类运动,“今年面临中考了,哪有心思玩打球。不过为了中考,跑步还是要坚持的,兴趣爱好只能暂且放一边了”。

  紧凑的学习安排占据了苗苗的绝大部分时间,每天除了在校学习,回家后,还有五六门课的作业要写,周末还要上培训班,每天苗苗的最大感受都是“累”,“最想做的事是可以好好睡觉”。

  与苗苗有类似感受的学生不在少数。过重的学业负担、超长的学习时间,让许多青少年远离了阳光和操场。很多人因学业压力大,课余时间少,主动放弃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只是在需要体育成绩时会突击锻炼,并且只是局限于考试要求的几项。在把成绩作为重要标准的评价机制下,这样的做法往往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视为“最佳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现在的升学机制决定了成绩一定是第一位的,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运动自然就被放到了第二位。孩子远离运动,“应试教育”只是原因之一,而家长、学校包括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才至关重要。 他认为,人的体质发展规律有一个“时间差”,青少年时代,需要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也是最需要体育锻炼的时候,“不重视体育运动,或者‘用健康换学业’的做法都是在给未来埋下隐患”。

  面对孩子的体质下降,家长也忧心忡忡。“我家孩子才读初中,近视就达500多度,爬六层楼梯就气喘吁吁。想过让他周末多到户外锻炼,可是别的孩子都在上培训班,我们怎么舍得半天、一天的时间就这么浪费掉?”在中关村学而思培训点外,一位等孩子下课的家长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体育活动“争抢”学生的“对手”已经越来越多,大量的家庭作业、培训班、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都在侵占着学生原本就紧巴巴的课余时间。

  近几年,伴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休闲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少年在学习之余,选择放松的途径不再是一方篮球场地或是一张乒乓球台了,广泛流行的是电脑、IPAD、电视等等,宅着、在虚拟世界放松成为很多孩子课余时间的首选,于是,尽管很多学生营养健全,体质状况却日益不容乐观。

  被寄予厚望的校园体育

  因种种原因裹足不前甚至倒退

  当中小学生校外时间被作业、培训班、电子数码产品占据得满满的时候,校园体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校园体育,却因种种原因裹足不前甚至倒退。

  在中小学的课堂上,体育课的位置“很尴尬”。沉重的课业负担、摆在面前的升学压力挤占着学生的体育课和活动时间,即便在时间上不打折扣,锻炼的实际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

  与此同时,学生中考要考体育、高中体育会考,于是,体育课基本成为应付会考的训练课,上课内容单调、枯燥,尽管有了锻炼时间,却无法保证锻炼质量,让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都打了折扣。

  在不少地方,“每当快考试的时候,体育课就被挤占了”,是很多学校惯常的做法。2007年,我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保证孩子们在校园里的体育活动时间。5年过去,如今政策“落地”情况不容乐观,而且仍然无法遏制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势头。

  此外,中小学对体育活动逐渐弱化,开展体育活动的热情不高,与校方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不无关系。

  “去年有个学生在跳远时扭伤了脚踝,缺了几天课,家长直接找校领导告我的状,你说我还敢让孩子参加激烈一些的运动吗?体育课能保证他们的考试项目达标就行了,我只能小心翼翼地让孩子运动。”一位初中的体育老师对记者说。

  如今,安全问题也是学校谨慎小心开展体育运动的原因之一。学校尽量不组织或者少组织校外活动,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参加激烈的运动项目。体育课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跑、跳、投训练,很多学生表示“兴趣一般”;由于学生身体协调性、体育技能下降,跳箱、单杠这类器械项目一直使用得比较少,这些项目也逐步在被弱化甚至取消。

  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学校体育无法发挥真正功效,在不少学校都是可有可无的配角。

  关于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冰冷数字,更加剧着人们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

  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当年参加高招体检的75256名考生中,完全合格的比例只占13.39%。更让人担心的是,高考学生的超重和肥胖人群继续增加,已经占到了体检总数的24%。

  去年浙江省高中生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逐年上升;柔韧、力量和速度素质下降明显。

  2011年江苏省大中小学生(7~22岁)的近视率为67.8%,比2010年增加了4.4%。其中,17岁年龄组男女生的近视率分别高达90.5%和92.3%。

  ……

  体育入考试导向是积极的

  但运动习惯养成不能仅用考试杠杆撬动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体育运动该以何种方式贯穿、以何种衡量标准落实、如何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有关方面正在努力探索。

  学生体质排名、体育入升学考试项目是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正在推行的做法。

  日前,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为调动各省教育部门与学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孩子们重视参与体育锻炼,教育部会同时对全国各地、各所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按各项指标从高到低“全透明”进行排名,会对各省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排名并公示。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通过在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引导学生增强体质的做法在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实践。

  从2011年开始,清华大学在自主选拔中加入体质测试,为全国高校首创,迄今已进行两年。今年北京大学等几所院校也在尝试2013年的自主招生中加入体测内容。

  为了遏制学生体质下滑,不少省市地区中考引入了体育考试。此举受到部分人的欢迎,有教育界人士称,将体育引入中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考试是当下学校教育最重视的、也是唯一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办法。如今,还有人呼吁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评分体系,认为分数决定地位,学生的体质肯定会随之提升。

  确实,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业水平考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指挥棒。

  不过,这也引发人们的又一担忧,将体育列为考试科目,仍然会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而据记者了解,为应对体育中考,一些地方已出现加强班、冲刺班,培训费用不菲。

  体育与升学成绩挂钩,真的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吗?这是增强学生体质的良药妙方,还是权宜之计?

  广州市体育局官员曾拿出数据,从一次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情况看,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比前5年有所改善,尤其以初三学生的情况最好。这与中考体育制度全面实施有关。

  而北京市每5年对学生体质进行一次测评,数据显示:13~15岁、16~18岁年龄段的孩子有氧耐力水平最高,这与中考体育有明显相关。不无遗憾的是,进入20岁以后,数据又有所下降。

  可见,将体育作为中考科目,成为一种评价标准,导向是积极的。但是,孩子们体育爱好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显然不可能仅通过考试这根杠杆去撬动。

  12月5日,王登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教育部目前尚无计划将体育计入高考分数,而是要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为未来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突破口。 “身体健康是一个达标的问题,并不是要求每个人百米非得达到多少秒,而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测一个体育项目的成绩作为高考的分数,这就有点走偏了。”

  有学者表示,学生们因为沉重的学习压力,疲于应付功课而没有时间锻炼导致体质下降,如果应对措施就是将体育纳入到这种压力之中,成为一种新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待体育,无疑也只能将之当作包袱。因此,体育与升学考试挂钩能否改变学生体质这一点,效果很令人怀疑。

  体育社会学者易剑东则认为,现行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还是改变根深蒂固的“智育第一”观念,真正达成体育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12-11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理由不充分~~
发表于 2012-12-11 20: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观念问题。所谓体育强国,徒有虚名啊!
发表于 2012-12-1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2-1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昨天和一个大学生聊了聊,他说现在晚上2,3点睡觉是很正常的现象。
打打游戏,上上网,或者看影碟是常态,身体不好也就可以理解了。
发表于 2012-12-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新东亚。。。。
发表于 2012-12-1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ooling 发表于 2012-12-13 09:03
昨天和一个大学生聊了聊,他说现在晚上2,3点睡觉是很正常的现象。
打打游戏,上上网,或者看影碟是常态,身 ...

所以最近有好多大学生运动中突然死亡
发表于 2012-12-1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每天的午餐不改善,学生的体质能提高吗 ?
发表于 2012-12-13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格么哪能办啦?小老百姓最多瞎讲讲,该哪能还是哪能。要么移民到外太空,否则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滴。我老早上班的辰光老拼命的,但是一直是觉得吃力得不得了,人是硬撑着的。现在好好休息了几年,基本上恢复到了二十岁左右的身体,就是再累(要做一个好的家庭妇女也是不容易滴),睡个一个晚上也就恢复过来了。
    现在的小人真的太辛苦了。大人也是一样滴。唉。。。。。。
发表于 2013-1-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锻炼、学业、兴趣,度的把握。身体好、效率高,锻炼和学业相辅相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20 05:36 , Processed in 0.042625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