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发表于 2021-4-6 22: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 阅读也是很实干的事 』

今天干的与学习有关的事情:

1.在微信读书app中添加了一批自己重点阅读的微信公众号,这样可以让自己对微信读书的黏度更高,同时也降低自己在微信公众号中花费更多的时间读低质量的内容。

2.无意中看到两本家庭装修方面的书,下单了,打算重点把家打造成更适合学习的场所。

3.请教了一位专家关于调教娃娃方面的问题。热回应+冷处理相结合的策略,尽量自己把握主动权,和孩子交流互通好。我们选择什么教学方案,要充分评估家长和孩子的综合情况。有时候看千本书,不如听君一席话。我们尽量连接到一些资深的人,能够据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同时改进自己的策略。

4.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关于周更、日更写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内容,他提出写微信公众号尽量避开工作信息。自己还是要引起注意,注意把握好边界,自己驾驭好,拿捏好。

5.要有更明朗的未来,对于孩子尽量提供更多机会接近:图书馆、大自然和自己工作的地方。在这方面,自己还做得不错,对孩子成长是最大的助力。

6.今天悟出的一个道理:所谓的教育,很多时候其实做的是沟通的活。自己多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今晚主动和家长联系,聊清楚接下来的应对举措,得到了认可。尽量做一个先知先觉的老师,把一些隐患掐灭在萌芽阶段。

接下来要做的事:

整理一些书籍信息和资料,尽量周末开会时,有问题可以探讨,让大家的时间更加有效,切磋出一些落地的办法,可以自己先做先写思考。
161772116598388615.jpg
161772116644356338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3:1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学习操作的日记录20210408

1.时间管理主题书demo完成,知识索引的筛选话题已经传达。

2.在地铁上,看了10来页儿童文学杂志,对回忆新疆一文记忆尤深,可以参考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

3.碎片时间在微信读书上看了育儿随想笔记,对于孩子的培养要放手。我也给孩子多尝试和锻炼的机会。

4.今天,孩子的表现有些反常,也在想原因,感觉还是要再研究研究儿童心理学。懂人,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沟通,提高沟通效率和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23: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跨界读书活化脑子,乐趣多多

读《大象——Thinking in UML》喜欢上了系统化的思维方法

自己都觉得很意外,我今晚把整本《大象——Thinking in UML》翻完来,读得还挺尽心。来说一说,我对这本书的内容的认识:

UML(统一建模语言),这是产品构架师必须会的一项专业技能。他能把一件事,一个项目,一个需求翻译为程序员能读懂的程序员用于开发的文档。这对产品架构师的逻辑决策能力,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分析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我们可以把UML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做相关的分析和决策,达成最佳结果。万事万物都是关联的,同时也是有机整合体。它们的元素边界是很清晰,目标导向很明确。万事万物皆可建模。比如我们和谁成为朋友,我们也可以使用UML构建我们的筛选朋友,如何互动交往,导向什么结果:是增进交往达成深度合作的朋友,还是到此为止,从此江湖不见。这也是可以用UML来构建决策分析和落地检测系统。

我们学习一项技术,也可以用UML来完善整件事,想清楚,这项技术的用例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流程路径是什么。

我们如何平衡好工作、家庭和育儿三者的关系,也可以充分地运用UML渗透的思维,即系统思维。我们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清楚,明确彼此的边界,同时把子系统如何构成整体系统,也可以梳理清楚。

UML看似产品人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活学活用,融汇贯通,我们还可以运用在生活工作的其他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屁股决定脑袋的狭隘,从而可以有全局观,还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成长模型构建得更加健壮。

虽然我个人目前不直接从事互联网产品工作,也不做与软件开发的工作,但是读完后,我有几点特别深的感触:

1)搭建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非常有意义。我们能否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今年年计划落实好,挺依赖于我们的认知。我们能否把一些对自己的实践有指导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且持续更新,让我们的认知持续更新,并且在认知的指引下,持续优化我们的操作策略,这样我们自然持续自我成长,拥抱越来越好的生活。

2)系统化思维值得践行。我们每个人难以避免存在认知盲区,会有个人的细化,主观意识形态,甚至对某人某物存有偏见。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来审视问题,多角度看问题,自然会降低犯错的概率,会把决策变得更好。

3)群体共读,多参与探讨,更有利于突破自己,提高知识抓取的效率。我在早几天读这本书,是及其头疼的,内心是蛮抵触的。这些天连续看到四月在群里一起讨论,以及探索实践落地的操作。我看过后,特别受启发。自己内心的疑惑也得到来解答,我知道了为什么要懂UML,懂UML会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如何才能对UML懂得更加透彻,UML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事其实也有关联的,一切事物皆可UML方式落地。

这本书翻完后,我以后还会去读一读系统论,让UML渗透的思维方式能在我的生活工作中用得更好。拓展视野,不断求知,走出自身的局限。读这本书收获很大,非常开心。


16181544125547026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4-12 09: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自己写的一篇童话上刊,留下记录


1618192493705947169.jpg
1618192494342960218.jpg
161819249491008754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23: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从《大象:Thinking in UML》到《系统思维——复杂商业系统的设计之道》

前段时间翻阅完《大象:Thinking in UML》,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建模是基于各个元素的有机构成,于是顺藤摸瓜,串联到家里另一本书:《系统思维——复杂商业系统的设计之道》。

我们对于生活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它们都存在某种关联。我们处于一个联系的系统中,各个要素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不要孤立地去看待,要在一个网状结构中对其合适的定位。

现实中,关系就是一切。

我们要有敏锐的知触觉,可以捕捉到各种事物(活动)之间的交互、互联、活动的顺序和流以及游戏规则。同时,这些要素存在于一个动态系统之中。

我们能摸清楚,它们那些是核心元素,它们与其他关键要素是如何关联的,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构成系统的要素,它们可以是开环、闭环、线性和非线性。

我们最好可以构建出一个多回路的非线性反馈系统,这是最生态化的系统。我们要善于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和把握。

科学与艺术是不是也可以构建在统一系统之中。当然可以。科学——发现不同事物的相同之处。艺术——发现相同事物的不同之处。事物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是和谐共生关系。

我们在构建系统时,要明确元素之间的边界、功能、结构和过程交互连接。

我用“系统思维”来理解我的生活、工作和育儿,发现很有意思的地方。我工作的思考与实践,可以给自己育儿赋力,同时也给我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我在推进、探索自己育儿的一些心得体会,甚至是给孩子买的不错的一些书,都可以运用到我工作中。自己的育儿也在推动自己的工作。工作做好了,接触更多的人际,拓展自己的交际范围,也同时,获得更丰厚的物质回报。这样一来,我的生活也得到更好的改善,也更证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我构建的这个系统,是闭环系统。我要权衡着推动,使整个系统更加健壮,进入良心循环之中。

这也给自己一个提醒,不管自己做什么,不能只从对自己单方来考虑,这样容易对他人无价值。所以,自己的价值观也可以坚守一点:多去做一些对他人对自己都有正向作用的事情,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处于一个优质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可能会遇到误解、诽谤,这些因子不必太在意,我们多从正向去解读一些人和事,分析清楚什么是系统中重要的,这样我们处理问题,会更加有全局观,统筹得更好。
161875925927084838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23: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 其实自己还可以画几笔的 』

前天还有人联系我有没有空,去机构教小朋友画画。

今天突然想到自己还画过两笔的。


1618844940928024214.jpg
1618844941035872111.jpg
1618844941073238756.jpg
1618844941107683475.jpg
1618844941138338786.jpg
1618844941217351302.jpg
1618844941515598535.jpg
16188449416040361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1:0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读书学习停不下来 』

明天是4月23号,也就是世界读书日。今天就说一说读书学习的话题吧。

回顾自己的经历,确实喜欢读书。单从学历教育来看,也混了一张正儿八经的硕士学历文凭。离开学校教育体系后,我也断断续续地读着书,最近两三年更是读得勤快了很多。自己也真真切切地从读书中收获了很多。

我有哪些收获呢?

1、工作直接和阅读挂钩。我现在的工作专项之一就是肩负整个小学全阶段的阅读写作教材编写,经常还要上一些阅读写作课。教孩子怎么阅读文章,教一些阅读的方法和应对阅读考试的套路。自己的阅读爱好也赋力于自己的谋生。

2、阅读让自己视野开阔,长见识。我最深切的体会是自己容易化解焦虑。遇到问题,总能在脑子里自然浮现一些书,能很快地找到支撑自己重新决策,或者敲定落地方案的做法,获得一些支撑。比如,我在互联网上能够用真实的ID说真事,这样一来也得到了相应的反馈。这就是读了《原则》一书,让自己真实和开放,是可以助力自己成长的。

3、阅读让自己安顿自身的孤独。我特别喜欢读周国平写的书,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有自己不被他人理解的隐秘和痛楚,要自己消化。这些年来,生活各方面也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自己接触的人也有不少变动。有些人注定只是生命的过客,就随它去,亲疏自然,一切顺缘。我经常会在阅读一些文艺的文章中,平复自己波动的心绪。在人际中,保持自己的本色,清冷、清高,随遇而安。在书中,让自己有一方精神的栖息之地,安顿自己。

4、阅读后善于反思。脑子里经常会浮现一句话:“懂得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除了阅读之余,更多的还是需要实干。不断地想出更好地落地策略、方案,并能快速地落地。阅读要有用,还要力争做到知行合一。阅读、思考和实干相结合。阅读而非消遣,也不是装点门面。思考,也不是胡思乱想,要有一些支撑和参考。行动,也不是蛮干,不动脑,不学习,不优化。

我每天有空,大块的时间看一些专业方面、语文教学、文学方面的书,碎片时间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育儿方面遇到的问题,即时阅读,即时用起来。我还时不时会看到一些不错的网课,也果断下单。我也是知识星球的深度用户,也在一些小米圈阅读、交流和分享。中年妇女,没有太多的热闹可以去凑一凑。我始终觉得能读读书,还是一件挺美好的事,让自己头脑不空洞,心灵不苍白。

与君共勉,有空读读书,其乐无穷。

16190609060266742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4-30 08:5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幼升小的一本指导性书,还不错


1619744040234662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10 09: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 听作家讲写作历程随想 』

昨天中午听了半个小时的儿童文学作家徐永红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的,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娓娓道来,很有启发,也很有共鸣。

他讲到自己小时候,跟着姥姥参加农村扫盲班的学习,开始了认字。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反复翻看,自己也尝试着写了起来。

写了,被老师表扬,自己信心也大增,开始尝试投稿。投稿后,中了,信心继续大增,开始写书,获奖、出版。最后,他把写作当作某种使命来践行,做一些学术研究,同时也让文字饱含趣味,让更大孩子从中受益。

对此,我也在思考我的方向,阅读与写作,教育,是我深耕的方向。我现在基本上没有谋生的压力了,还是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显得不会太苍白。

写作,这件事其实是可以让自己有更深入地思考,同时也在记录自己过往的经历。这是自成长非常有力的助推器。

如果要持续精进写作,没有别的办法,最好的做法就是:每天写。

践行6个字:只有写,才会写。

我现在很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非虚构式、记录式书写当下。

我同时,也在教小学生写作。写作是一项非常实战性的技能。如果自己不写的话,剩下的就只能教写作“套路”。作为一个以写作为业的人,必须积累自己的写作作品,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同时也是自己在这个领域有一定支撑的基础。

接下来,自己还是会每天写一写,让自己持续在阅读与写作中,更好地刷新自己。

写作要提升,必须有写的动力,也有写的实践。想写出好文章,要有生活思考,让自己的观察力更加敏锐,思考的角度更加多元,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深挖。

写出高度,必须让自己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更加多元开放地思考。

要写作得更好,必须借助的重要手段还有:阅读。

读得书多了,一个人在词汇上的联想就更加丰富,觉察力就会更敏锐,就容易把各种事情写得生动可感。

自己持续写作,一方面是因为热爱,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种使命,让写作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意义的人,更擅长写作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5-11 22:3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收到3本赠书


16207434957792765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22: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 重构读书与实践的关系 』

有的人不见得一直在看书,甚至还不识字,但是成事能力很强。

我观察下来,这类人,特别有行动力。同时,还不止是在重复劳动。哪怕每天做早餐,都可以持续做出新花样,让大家特别爱吃。由这样特别平常的一件小事延伸开,就是要一直多动脑筋,怎么把手头的各种事情做得更好,持续优化落地方案。

读书,不在于读得多快,量大。

读一点就懂一点,懂了就用起来。

现在,我读书的时间有意识地压缩,同时,脑子里过了什么,会更加频繁地记上几个字。思考,想明白。每天改一改,变一变,让自己每天都处于微更新中。

有时候,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也容易成为干扰。我们自己能获得怎样的进步,不在于我们拥有的知识多寡,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认知系统不断重构优化。

我们的认知提升了,自己所接触的人,自己所做的事,要同时迭代更新。

我们始终对自己有很好的觉察力,明确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我们要通往哪里,路径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开始一股子热情读书,最后也销声匿迹了,因为读书不是热闹,不是哗然的行为,更多的时候要安静中进行,在思考中推进,在行动中验证。

我现在也在不断地迭代自己的阅读系统,不断地优化自己读什么,读了怎么去用,读了怎么让自己增值、变现。

阶段中,调整。目前,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读和工作距离最近的内容,并仔细地研究着。同时,我也会用一些方式来验证自己所学所知,也经常会写写复盘,也会找合适的人交流切磋,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进行持续补正。

阅读,无非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加有智慧,在处理问题时,让自己更加收放自如,从容淡定。我所想到的这些,也是自己关注粥左罗发布的一些内容有关,验证、共鸣所得。

我们读书,一定要有方向,成事。这也是读冯唐的工作心法所得。我们所做的事,包括阅读,都要达成结果的。为结果而读。有目标而读。

在阅读中结合自己所经历,我们发现自己能更好成事的可能性和更有效的落地方案。

在阅读中,做更有质量的事情,让自己持续更新。
发表于 2021-5-26 09: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家娃刚两岁,希望楼主推荐推荐。给我读的或者给他读的。都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9:3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零落花过 发表于 2021-05-26 09:26
我家娃刚两岁,希望楼主推荐推荐。给我读的或者给他读的。都可以。

家长自己每天看书,孩子读点朗朗上口的儿歌给ta听听。

自己可以先微信读书看一看有什么能解决自己当下问题的书,读书用书,读以致用。

对自己很有启发、共鸣的书,买纸本书,深入阅读。

孩子的书增长同时,自己的书也增长,真正把家里营造一起读书的氛围。
发表于 2021-6-16 07: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先码再看咯,紫薯布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17: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 雨声中说一些近日随想 』

最佳一段时间,确实看书后码字少了,因为时间精力顾不过来,缓一缓。今天交付好了暑假班的教材,松口气,记录一下。

多实践、反思。量力多学习,多写写,还是好的。

不容易陷入困顿,不容易大脑细胞得不到更新。

时间总是很快,上半年已结束。

对于搞孩子,搞自己,自己也没什么狂热,也不偏执,也没躺平。一切都在静静地运转,有所调整,有一些新的事情发生,有些新的认识。

奔赴更好的生活,尽量有全局观,有系统化思维,不要盲从、轻信,也不用去说服谁,做好自己即可。

论坛发帖子少了,一方面是精力确实不够,另一方面思维碰撞,有时候自己也不想被他人干扰,也不想干扰他人,更不想和谁有什么冲突。平和自在,就是少说话,静静地休息,孤独地存在着,听听雨声就很美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2 06:05 , Processed in 0.053839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