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千帆网 返回首页

helentyaya的个人空间 http://www.qianfanedu.cn/?16225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数竞那点事(看看大牛的世界)

热度 6已有 863 次阅读2017-6-15 09:27 |系统分类:学前教育

原文来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531/07/5315_658616112.shtml

聊聊数竞那点事(当当)
学习感悟(懒妈):
见当当,和那个拎了一大袋瓜子过来取经且收获满满且教子有方且乐于分享“让孩子做主,普娃也坚强”的晴爸一起。
回来后我跟群友们说:当当长成了我曾经想要的样子。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回来后我在群里好多次向当当“表白”过:当当,我喜欢你!其实懒妈是很慎用感情的人。
关于竞赛,懒妈是外行,哪怕懒妈学化学的,也没有认真翻过懒崽的化学竞赛书。
然而当当是内行。
这种内行仅有认真是不够的,还得有学识。
虽然聊的是竞赛,然而教育是相通的。
感谢当当!我喜欢你~当当,一直,非常,很。。。。。。

一、关于教练如何甄选苗子
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适合竞赛吗?适合哪科竞赛?还有家长会说,竞赛要耗费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风险太大,如果教练看一眼,就能辨别出孩子是否适合竞赛,判断出他能在竞赛上走多远,那该多好。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教练不是哈利波特,他手中并没有魔法棒。
一般来说,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数竞呢?有经验的教练在跟孩子接触之初,首先观察他的坐功,即是否坐得住。
如果连静坐两三个小时的功力都没有,那教练首先就会在心里打个大大的问号;其次看孩子学习的专注度,能否专注地看一段冗长晦涩的文字?能否屏息凝神地思考一道数学难题?能否不受周围嘈杂环境的影响,心远地自偏?专注学习,这是竞赛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最后看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于过于自负狂妄,对于没有良好的自我纠错习惯,对于学习上不拘小节、书写潦草的学生,教练是不太愿意接手的。
当然,以上几点仅仅是入门级的要求,一般通过两三次的接触,教练会对学生有个初步印象,不符合要求的会劝退。
但,学生在这一学科的功力究竟如何,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与判断。
在所有的竞赛科目中,数学最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如何判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天赋呢?做一份有区分度的试卷当然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学生完成一份试卷后,教练通过试卷分析,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甄别。
对于初中阶段或初升高阶段的选苗,教练出题偏重于代数和几何,这是因为对于这两大模块的知识,初中的孩子已经大量接触。
特别是几何,高中的几何在知识点上较之初中并没有太多的补充和突破,所以,在数竞入门初期,几何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练对其数学竞赛能力的评判。
高联二试中有一题是几何题,如果学生入门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几何基础?
那至少在日后的竞争中拥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筹码,教练也会减少“看走眼”的风险。
真正最终决定这个学生能否坚持到最后的,可能更多取决于他的数论、组合水平(其实,四大模块同等重要,不能有短板,有短板的孩子无法攀上最高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两大模块的内容庞杂、抽象,很多学生之所以竞赛之路难以为继,就是因为进入到这两大模块的学习后,听不懂、跟不上,如果实在回天乏力,那就必须激流勇退了。
但教练在初选阶段,可能无法精准评估学生在这两大模块上的学习能力,虽然数论和组合在小奥中都有所提及,但小学初中的数论组合,和高中的相比,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难度上,几乎没有可比性。
相对代数、几何,数论、组合这两大模块更加依赖天赋,有的孩子天生就具备学好这两大模块的能力(一般信息学得不错的孩子,数论、组合学得好的概率较大),而有的无论花费多少时间精力,依然收获寥寥。
所以说,竞赛绝不仅仅拼的是勤奋,勤奋能决定你取得成绩的下限,而天赋往往决定你未来可能取得成绩的上限。
比如说,只要你足够勤奋,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取得省一甚至进入省队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天赋不够,无法突破最后那个瓶颈,要想挤进国集甚至成为国家队六人名单中的一人,只怕比登天还难。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竞赛生还需具备良好的心态,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与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同等重要。
准备高联的过程相当于一场艰苦的跋涉,其中的艰辛,真的是难以言表,当各种挫败、无助、迷茫、痛苦如潮涌般袭来,谁能顶住压力、不忘初心、奋然前行,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二、关于起步早晚及其利弊分析 高中竞赛应该何时起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当然是越早越好,特别是在当今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孩子起跑越来越早,成绩取得呈现明显低龄化的趋势下。
那么,所谓的具备条件是什么呢?首先,你应该是热爱数学的,具备较高数学天赋的,数学功底较为扎实的。
至少,你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已经完整,并且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崭露头角,显示出过人的天赋,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开始着手高中数学的学习了。
学习的顺序一般是,先花两三个月将高中数学教材过一遍,再花两三个月将53认认真真做一遍,完成这两项工作后,再顺手做几套高考数学试卷,籍此检验一下高中数学的课本知识是否已经掌握,若是,就可以尝试介入竞赛了。
高中数学竞赛知识的储备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入门看的书一般为奥数教程,一套九本,慢慢刷吧,运气好的话,刷完拿省一都有可能,这也要看个人的悟性及造化;然后可以尝试刷小蓝本,一套十几本,分专题,每个专题一本;然后就是奥赛经典,四大模块各一本,本本都是厚砖头。
另外,还有命题人讲座,中等数学(这里只是列举数竞生常备的几种辅导书目,至于选择与否,选择顺序如何,因人而异,没有定论)……总之,书多得不要不要的,题海无涯苦作舟,竞赛,真的是一条不归路。
无论你学得有多广,多深,多难,永远也不敢拍着胸脯口吐狂言,向外人宣告自己一定能在联赛或CMO、TST乃至IMO中取得佳绩。
正因为竞赛涉及的知识内容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准备,所以,在条件许可的范围之内,早做准备,至少能显得更加从容、淡定一些,并且多一两次考试机会,万一失败了,还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希望。
但,凡事都有利有弊,你过早介入竞赛,意味着你的综合就有可能过早地让位于竞赛,除非,你竞赛只是在玩票,或者,你根本就是一个天才。
一旦全力以赴,势必挤占学习其他课程知识的时间。
经常看到有学长说,某某学神,主攻竞赛一年,强势回归综合后,不到两个月各科成绩全面提升,总分名列前茅。
这种学神的确是存在的,排除偶然因素,他一定具备以下两个必备条件:一,他确实具备远超出常人的爆强的学习能力;二,他在某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准备,如英语、语文等科目上,早在初中阶段甚至高一时,就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人,哪怕他高二全力以赴竞赛,高三回归综合,在短时间内拼足火力猛攻政史地生,也是完全能够取得佳绩的。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同等学习能力的前提下,过早介入竞赛,也许能让你在竞赛的准备工作中显得更加从容不迫,但同时在综合科目的学习上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当你的竞赛之路无法走通,没有拿到升学的优惠,或优惠很少时,你可能会面临人生中最大的窘境。
所以,能不能过早介入竞赛,要不要过早介入竞赛,这还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况且,并不是你想早介入就能介入的,年龄较小导致思维能力的相对局限,可能会让你在学长面前手足无措,受尽奚落,最后变得信心全无。
当然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起步早,高一高二就进了国家队,如上海的高继扬和张盛桐;但起个早床、赶个晚场?
甚至晚场都没有赶上,黯然离场的也不乏人在;更有甚者,高一省一、高二省二这种啼笑皆非的命运安排也是屡见不鲜。
有时,竞赛褪去她那层光鲜靓丽、清高傲慢的五彩光环,不过是一个有人欢笑、有人哭泣的名利场。
总之,好好学习,在不确定是否具备过人的学科天赋的同时,夯实各科基础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也许有家长会很苦恼地问,我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有没有过人的学科天赋?哈哈,只能说,家长您多虑了,这样的孩子真的是少之又少,都不用劳您毛遂自荐,四大教练的嗅觉灵敏着呢,他们绝对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分忧解难。
夯实各科基础?
特别是英语、语文,可以尽量往前走。
我见到一个已过公共英语四级的初三的孩子,试想,她进入高中,哪怕一年不摸英语,重拾课本,功力也是非凡的吧。
还有语文,趁着初中,时间还算充裕,尽可能的博览群书,语文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重在日积月累。
还有物理、化学,如果你不确定将来主攻哪科竞赛,在学好初中物化的同时,多学学数学总不会错,数学作为理科之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肯定大有裨益,就算高中转到物竞化竞甚至生竞,也不会枉费你曾经的付出。
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所有的努力的人,终将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三、关于竞赛知识体系的构成 数学竞赛不同于物化生三科竞赛,她的考点仅限于高中数学知识,考纲也基本局限在竞赛考纲范围之内,而不像物化生,涉及大量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同领域的相关知识——但,虽广度受限,深度却变得无限,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就好比给你一把犁,要你将百亩地翻一遍,虽然不易,但好歹你心里稍有底。
数学不同,好比给你十亩地,眼看着这块地不大,但必须深挖,一直挖,一直挖,越挖越难,越挖越没底…… 数学高联分为一试和二试,一试120分满分,二试又称加试,满分180分,共计300分。
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九月第二个礼拜的周日上午举行,两试连考,中间休息20分钟。
一试的难度相当于高考的压轴题,很多高三没受过竞赛专业训练的学生要想拿到省二,一般会在一试中做文章,只要基础足够扎实且有所拓展,一试要拿到较高分数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二试考四道大题,代数、几何、数论、组合四大模块各一题,前两题分别为40分,后两题分别为50分,难度从一到四逐渐加大。
每年联赛前,教练和学生纷纷猜测出题的顺序,有时出题顺序就能决定你的成绩好坏,比如你不太擅长的模块放在一二题,你也能做出,擅长的模块放在三四题,你在能力和考运的帮助下能拿下它们,那成绩就无敌了。
按照一般的惯例,代数、几何放在一二题,数论、组合放在三四题,原因很简单,代数、几何相对较易,数论、组合,特别是组合,难度可以无极限。
前两年受IMO出题风格突变的影响,导致2015年的全国联赛,几何放在了第三题,难倒了一大片学生,教练们对几何的重视突然达到了空前峰值,但2016年随着IMO出题风格的回归,几何重又回到了第二题,今后如何变化,拭目以待。
四、关于竞赛与综合的平衡 如何平衡竞赛与综合,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在竞赛取得佳绩的同时保持综合学霸的地位,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极少数学生能巧妙化解这一难题,比如,初中各科基础非常扎实,介入竞赛时间虽相对较晚,但确实具备相当高的学科悟性,这种学生,往往是教练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教练心目中的好苗子,正是综合优秀且学科拔尖的人才,但,这种人又能有多少呢?不过是凤毛麟角罢了。
鱼和熊掌,更多时候是难以兼得。
随着保送生制度的变迁,不仅是学生、家长,教练的顾虑也日益增多,表情也变得愈发凝重。
一方面,希望竞赛生能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另一方面,又害怕过多的竞赛训练,挤占他们日常学习的时间,导致综合排名一泻千里,万一回归裸考,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几年的艰辛,付之东流。
这种to be,or not to be的纠结,恐怕只有在签约的那一瞬间,才能彻底放下,彻底释然。
竞赛与综合的平衡,是最考验学生智慧和毅力的一件事。
不少学生家长,在孩子初入竞赛之时,言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正是:纠结。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孩子们,要么无所畏惧,执意前行;要么权衡得失,急流勇退。
总之,甘蔗没有两头甜,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在决定踏入竞赛门槛的那一刻,请扪心自问,对于数竞,我爱她吗?她爱我吗?如果答案是Yes,那就一拍即合,努力游走在竞赛和综合的钢丝绳上,坚定地朝着远处哪怕微弱的曙光,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无惧足底的万丈深渊…… 期待不可预知的未来,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不正是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五、关于竞赛的得与失 对于竞赛的目标,首先要看你的定位,如果是定位在省一及以上,那就必须接受专业训练,所谓专业训练,就是参加学校数学竞赛组的培训,再加上适当的外培。
如果仅仅定位省二,或者达到自招水平,多做一些压轴题型,再适当加深一点难度,不用跟组,自己在家花点功夫并不难达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数学竞赛组一般是多少人呢?以四大为例,高一开学报名参加的人数大约有七八十人,甚至更多,随着竞赛课程难度的逐步加深,随着竞赛与综合平衡的日益困难,不断有人退出,一般到高一上学期末,数学组留下的只有不到30人了。
高二开学,九月联考成绩出来后,又有人或被教练劝退,或自动刷二维码退出(哈哈,这是数竞组孩子们的搞笑语言,借用一下),剩下的一般不到20人了。
如果说高一学生还在竭尽全力平衡竞赛和综合,到高二,留在数学组内的同学们将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冲刺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高联机会了,他们的目标至少是省一。
实际上,在现如今的升学机制面前,省一的意义真心不那么大。
为了满足大家对于奖项的渴求,从2016年开始,不仅省二的名额几乎扩大了一倍,省一的名额也有所增加。
可以说,哪怕是在湖南这样的超级竞赛强省?
也只有排在省一前半段、且实力与名次相匹配的那部分数竞生,他们才有较大把握获得清北的青睐。
所以,你必须认真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四大数学组排在第一梯队?若是,请加油,曙光在望;若不是,更要加油,争取逆袭! 清北的各种营,省一是门槛,但如果实力不是足够,去清北参营多数也是去做分母,或是北京一日游,劳民伤财。
当然,如果实力强劲,只是因为稍欠火候或联赛运气不佳而没能进省队,那机会还是多多。
如清北的飞签(这个看运气,有时几年都碰不到一次飞签的机会),夏令营,金秋营……只要你实力足够,总能抓住一次机会,获得清北的入场券。
清北签约也分很多档次,最牛的是无条件一本约,其次是有条件降一本约,这两类都是少之又少,全国那么多参营的学生,能签到这种约的十个指头都数得过来;少部分是降分优惠,降60、40、30不等,降分额度与你的实力正相关;能签到约就是胜利,更多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如果你能进省队,清北会第一时间来签你,但都是有条件约,比如你是高二进省队,她会和你签,国金或来年省一降一本,否则降分优惠;如果你是高三,签约的内容可能是国决进前120降一本,否则也仅仅是降分优惠。
当然,省一对于签约C9其他高校,可能优惠力度会大一些,但总的来说,如果没能签到降一本约,或者至少,降60分约,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搞这个竞赛的性价比就不是太高,因为,竞赛上投入的时间精力简直是常人难以想象,有这个时间精力搞综合,总分提个三五十分实在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不要指责学校、家长及教练太功利,眼睛总盯着升学,总盯着清北。
是的是的,竞赛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能拓展一个人的学科视野,能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超牛学神……但,那又怎样?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谁又敢说,所有的努力其实都与升学无关?兴趣与功利并不对立,兴趣只是基础?
勤奋更是必备,天赋有如神助,升学才是目的。
如果没有兴趣,不愿努力,缺少天赋,那么,在数竞这条路上,你根本走不远。
拿到一张连题目都无法看懂的试卷,看到教练一张一合的嘴唇却全然不知所云,听到同学们津津有味的激烈争论却备感兴趣索然,这时的你,脑海中盘旋的只有震耳发聩的四个字:赶紧逃离。
至于竞赛生总盯着清北,也是无可指责的。
一群天赋异禀的孩子,为了梦想,几乎全年无休,不是在刷题,就是在思索,并时时承受着综合排名下降、高三回归裸考的巨大风险,对于这些意志坚强、夙兴夜寐、天赋过人的学生,清北钟情于他们也是理所当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必将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但,实际上,有多少学生真正适合竞赛?又有多少学生真正能通过竞赛达成自己的夙愿呢?对于每一个准备参与竞赛,或者正在参与竞赛的学生,有必要时时拷问自己:我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并接受最坏的结果吗? 武汉二中物竞教练江四喜老师的一句话,我觉得所言极是—— 感激你的坚持,欣赏你的退出。
有时,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
让我们在每一次得与失、进与退、成与败中,细细品味人生…… 六、关于数竞生的出路问题 最后,说一点轻松的话题。
为什么讨论数竞生的出路问题会比较轻松呢?或许是因为,这个命题本身隐含了一个先决条件,即这个孩子数竞这条路已经基本走通,升学问题已经转化为专业选择问题。
如果他在竞赛中一无所获,回归裸考,那数竞生的标签也可以暂时撕下了。
一旦能进国集甚至国家队,那,不是你选清北,而是清北开抢,几乎所有好的专业任你挑选。
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弃清华姚班、北大光华于不顾,执意选择数院,那恭喜你,你对数学是真爱。
能在自己挚爱的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并顺势解决升学问题,这恐怕是所有教练、家长及学生的梦想吧。
如果没进国集,能获得降一本录取清北,那也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只是这时的签约一般会在专业上有所限制,比如限制你读数院或数学系。
当然,如果你高考分数奇高,以裸分成功转换成另一个更加心仪的专业也是可以的。
很多家长担忧,学数学,有出路吗?我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从事基础学科的研究工作。
其实,在我看来,本科阶段学数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数学说白了,她就是一个工具,如果你能将这个工具掌握运用得极为娴熟,那么,在研究生阶段,转计科、转金融、转管理都不是一件难事,哪怕是去高校求职呢,理科及工科背景的管理学博士,比一路管理专业读下来的管理学博士都要容易得多。
为什么?看看那些理工科背景的管理学博士们的课题申报书就明白了,模型建构、信息仿真、统计分析,哪一样离得开数学?他们申报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课题,真的是一报一个准。
看着这些志得意满的年轻博士们,我心里总是在哀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啊。
当然,如果硕博阶段选择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也不是一件坏事,现如今国家对基础学科的重视和投入早已今非昔比,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总之,数竞生取得成绩,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继续学数学,只是意味着他们有能力通过学科竞赛获得更好的教育平台;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就一定会从事数学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只是昭示,他们既然能轻松驾驭艰深晦涩的奥数,也将有勇气驾驭未来未知的一切。
他们将是社会的脊梁,民族的希望。
我们能做的,仅仅是祝福,祝福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新年快乐!

2017.1.18于“好学之家” 

路过

鸡蛋
6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宁宁 2017-7-25 12:22
文章文笔超级好,唯一可惜就是偏煽情了。
回复 清雪 2017-7-25 13:16
北京高斯学校,好些北大数院毕业生在里面执教。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4-3-28 23:04 , Processed in 0.026760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