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千帆网 返回首页

tiantuantuan的个人空间 http://www.qianfanedu.cn/?1296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ZT]培养合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关于计算习惯)

热度 4已有 510 次阅读2016-5-4 10:14 |个人分类:学习方法|系统分类:小学教育| 学习方法, 习惯

 
昨天的8到题中错了3道,分析下来,2道审题错误,1道计算错误。看到这篇好文章,mark下学习之~
 
——————————————————————————————————————————————————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能力形成和提高的直接影响因素。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陈鹤琴曾这样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1、养成认真细致、规范书写的习惯;
规范的书写格式是学生运算思路、步骤、计算方法的体现。严格按要求正确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整洁美观,才能减少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等现象,因为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学生也能根据每一步去自检,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所以要培养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必须书写清楚、规范,数字间的间隔宽窄适宜;凡是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草稿纸上的竖式要条理清楚,该对齐的要对齐,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时方便;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 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2、养成首先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杜绝小学生出现感知性错误和注意力不集中错误的最有效方式。平常出现的看错符号或看错数据;或将半径当作直径、直径当作半径;题目要求两问,而只答一问等等普遍错误,都是没有认真审题的结果。许多学生都没有首先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急于求成。拿到一道题后,往往只看了一半,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没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就急着动手去做题,肯定频频出错。
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是解题的第一步骤。因此,要养成首先认真审题的习惯。不管是应用题、计算题、方程题还是选择题或判断题,拿到题目后,先不要急着去做。首先应仔细读题审题,先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审题应注意按程序依次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细致读题,反复阅读试题,。找出关键词, 明确关键词语、题目提供的条件和隐含的信息,直到透彻理解题意,弄清楚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即搞清试题中的已知、未知和所求,搞清所给予的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一 般说来,当拿到题目时,首先要对题目的文字和附图阅读几遍。审题的关键就是认真阅读题意,理解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内容。试题的已知条件大多是直接给出的,但也有一些条件并未直接给出。如果不找出并利用这些条件就会导致错解,甚至是无法求解。所以审题时不能满足对明显条件的理解。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联想能力也要丰富,要充分利用试题所提供的一切已知条件认真挖掘潜在的隐含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间及条件与结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计算题,就是要看清楚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2)仔细观察和分析题目的特征,初步形成解题思路,并寻找有无简便算法。审题时要手脑并用,边读、边写、边画、边思考,充分利用好草稿的分析、思考功能,对题目所给条件进行初步加工。例如,可把冗长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示、线段等。这样可以变无形为有形,使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初步解题思路或多种解题思路。并从中选择简便方法,择优、择简而从。(在解题受阻时往往又要重复审题)
对计算题,就是观察、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征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看能否简算,确定计算思路,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特别要有简算的意识。对不能直接简算的还要看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
   (3)明确解题顺序。确定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需要笔算。要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依次完成上面审题的三个步骤,才能真正动手在试卷或作业本上解题。
 
3、养成认真演算、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习内容的不断增添,知识难度增大,思维层次变多,有相当一部分题光靠口算、心算是不能正确解答的,必须借助专门的草稿,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进行多次反复的演算、验算,才能取得成功。因为口算的过程是在大脑中一闪而过的,时间非常短暂,这对简单的题是可以的,但对稍复杂点的题,思维层次多的题就不合适了,很容易导致错误的出现。
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 的同学由于懒惰、厌烦,计算题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试图一下子就能把题解出,以至出现了大量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橡皮上或者随便其他什么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尤其是六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计算后,很多孩子喜欢把通分和约分的过程不在演算本上演算而是通过口算完成;另外,很多孩子喜欢口算,并不是他在练习自己的心算能力,而是懒惰的一种表现。其实是“懒惰的口算”降低了学生的成绩。
因此,一定要养成认真演算的习惯,养成善于正确打草稿的习惯。
正确打草稿应注意以下几点:
准备专用草稿本。草稿要打在专用草稿本上。不要在书本的封面、背面等地方打草稿。
保持草稿纸的整洁。草稿纸上应字迹清楚,特别要注意容易写错的数字、符号等。
书写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草稿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要求,依次排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
注意草稿书写的条理性。草稿上必须注明题号或顺序号。演算时先写题号,然后再做演算。一道题演算完了,画上横线,再做下一道。这样复查时可方便查找、核对。
草稿纸上的竖式要求条理清楚,该对齐的对齐,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时方便。
草稿本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打“×”。
内容上不仅要有计算演算的草稿,而且要有分析思考的草稿。如分析的关系式、线段图等。计算中该打草稿的地方一般是为了解决计算中的困难,保证算式(特别是递等式)的运算正确。解应用题时,要在草稿上写出应用题的条件、数据、作示意图等,以便解答。另外,几何作图一般也要在草稿上考虑好图形的大小、位置、形状等,像这些都需用草稿本。教师上课讲的重点板书有草稿记录,平时自己的收获(如解题窍门、疑难之处)有草稿记录。对思考难度较大、解题步骤较多的问题,特别要强调借助草稿来分析、思考,充分发挥草稿的分析、思考、记录功能。
在小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无论难易,无论是计算还是填空或是选择,打草稿的习惯对学生的解题都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对思考难度较大、解题步骤较多的问题,要借助草稿来分析思考,发挥草稿的分析功能。
即要做到“草稿不草”,把草稿和作业本、试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方法正确,计算出错的话,我们要马上能在演算本上找出错误的地方。同时要充分发挥草稿的分析、思考功能。
当然,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打草稿,也要因题不同,因人不同而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如 在计算“小刚计划用1小时完成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实际做语文作业用了0.4小时,做数学作业比做语文作业少用了0.2小时。他按计划完成作业了吗”这道应用题 时,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下了“1--0.2”或“1-(+0.2)”的算式进行计算,只有一位男生不动声色地坐在座位上,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轻声问他为什么不打草稿,他马上回答:“做语文作业用了0.4小时,也就是不到半小时,而做数学作业用的时间比语文作业还要少,那他做两样作业所用的时间肯定不到1小时,也就是能按计划完成作业的。”对草稿本的使用要求应非常严格,但这个不打草稿的同学也应该受到表扬。
 
4、养成优先简算的习惯;
强化简算意识,学会择优而从,正确处理算法多样性与算法最优化的关系。
认真审题,培养在审题阶段就确认是否可以进行简算的良好习惯。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5、养成不到万不得已不计算的习惯;
杜绝计算不必要计算的中间过程、中间结果,否则就可能会来回反复做无谓的正逆运算。数学中有两种解题方法:设数法和假设法,其本质就是利用题中部分中间量(未知)的大小与所求结果无任何影响的特点,用常数或未知数来代替中间量以方便解决问题的。所以,应养成不到万不得已不计算的习惯,要学会“投机取巧”。
 
6、养成脚踏实地、不跳步的习惯;
省略步骤,也就是跳步。跳步是计算正确率的第一杀手。本来应该三四步完成的计算,而同学们却在脑子里一闪而过,用一步直接计算出来。这样看起来好像是提高速度了,但实质上却是破绽百出。过多的过程全在脑子里完成,错误率就会提高。另外,由于有些步骤是在脑子里完成,草稿上无迹可寻,所以在考试中检查的时候怎么都检查不出来。
因此,要坚决养成脚踏实地、不跳步的良好习惯,计算过程要详略得当,该写的不能省,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7、养成及时验算、积极检验的习惯;
养成及时检验、积极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检验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有的同学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他们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一道题初步计算完成,并不能保证其结果的正确性,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在初步计算完后还要积极进行仔细的检验、验算,以判断得数是否符合题意、结果是否正确,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运算过程或 结果中出现的错误。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养成及时检验、验算的习惯,提高运算过程的思维监控能力,这是形成和发展运算能力的具体要求之一。
常用的验算方法通常有:还原法、代值法、估算法、逆运算、不同思路不同方法解题验算、重算一遍等。
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简言之就是采用逆运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
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算式题时,如果估算一下题,判断除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当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估算不能代替验算,但如果估算和验算相结合,则会使计算做得又对又快。
因此,养成及时验算、积极检验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完成了验算过程,确认得数的正确后,才能确认这道题是真正彻底做完了,可以做下一道题了。
 
8、养成独立纠正错误、及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反思的习惯。
养成及时独立订正错误的习惯,自己主动、及时地纠正错误,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 改错”不能仅仅满足于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即要善于总结,养成反思的习惯,总结防“错”措施,引以为戒。
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学会对错误的整理,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收集、归纳错题难题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方法适合于各个学科,对你初中、高中的学习都大有裨益。要坚持和发扬它。)
 
以 上,唯养成此八条学习习惯最重要。此习惯一旦养成,你会受益无穷,对以后初中、高中的学习都将会有很大帮助。

路过

鸡蛋
4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4-5-31 23:19 , Processed in 0.025448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